本地
2022-10-08 10:00:00

am專題|「港二代回流計劃」申請創新低 過來人寧棄居港權轉戰新加坡

分享:
「港二代回流計劃」申請創歷史新低

「港二代回流計劃」申請數字創歷史新低。(資料圖片)

「人才」二字近期成為社會焦點,香港經濟要長遠發展,離不開吸引和留住人才。本報調查發現,俗稱「港二代回流計劃」的「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申請數目跌至歷史新低。有曾經申請過相關計劃的港二代,寧棄居港權都要轉戰新加坡,箇中原因究竟是甚麼?有移民顧問分析指,本港防疫政策過嚴,競爭力亦不及鄰近地區,預期「港二代回流計劃」的申請數字會每況愈下。

採訪:專題組

申請及獲批宗數同呈跌勢

根據入境處最新數字,2016年至2021年「港二代回流計劃」申請數目拾級而下,依次為206宗、133宗、125宗、94宗、68宗及67宗;而今年頭8個月,申請數目更只有40宗。至於獲批的申請數目同樣呈跌勢,2016年至2021年間,獲批申請分別為127宗、80宗、71宗、55宗、37宗及39宗;今年首8個月則只有27宗申請獲批。

曾申請「港二代回流計劃」回港發展、今年31歲的Jeff接受本報訪問,他透露自己父母雖為港人,但在他出生前已入籍美國,令他無法取得港人身份。他自己在美國土生土長,早年於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取得工商管理相關學位後,一直在當地一家跨國企業上班。工作數年後,他有感在公司爭取升職「事倍功半」,加上其妻與內地有生意往來,導致兩人需要頻繁往返中港美三地。

回流創業深圳設廠本港建品牌

在2018年,Jeff決定透過「港二代回流計劃」申請回港,轉換跑道開始創業。他憶述,計劃申請時頗為便利,只需3星期左右便獲批,連其妻也「受惠」,可透過配偶受養人身份留港。他指出,其創科產品主要外銷到美國、加拿大、歐洲等逾300間大型連鎖企業,當時香港作為國際都會,有流通資訊、完善金融及法制。而且鄰近深圳,可作生產供應,故在港定居、深圳設廠,是最好的選擇,「香港係個好好嘅stepping stone(踏腳石),尤其是建立品牌同市場推廣方面。」

不過,隨著2019年中美兩國爆發貿易戰,其公司的生產鏈嚴重受阻;加上有感本港法治及言論自由不及從前,故與妻子商量後將基地遷往新加坡。Jeff直言:「首先新加坡喺創科發展上,支援同資源絕對好過香港好多。好多『獨角獸』都會喺嗰邊設立亞太總部,所以匯聚咗唔少來自世界各地嘅金融科技人才,而且融資更方便,機遇亦較優勝。」他續說:「其次,新加坡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發達;加上之後我哋都有生BB嘅計劃,想有一個好嘅環境畀小朋友讀書,所以覺得新加坡會係一個更好嘅地方去發展。」Jeff與妻子最後決定放棄在港住滿7年獲得居留權的機會,前往新加坡再作發展。

adblk6

移民顧問料申請人數每況愈下

環凱移民顧問有限公司董事張家禧分析指,「港二代回流計劃」申請人數每況愈下,在這一兩年而言比較大的因素,是由於港府防疫政策比其他地區,例如新加坡等地嚴格,隔離動軏需要一個月,令出入境極為不便,窒礙回流。他續指,對在外國土生土長的「港二代」而言, 來港工作需要克服生活指數高、樓價貴、重新建立社交圈子等問題,除非本港發展機遇及經濟環境極具競爭力,否則相關計劃未必有太大吸引力,「申請其實唔難,如果吸引的話,要辦嘅都辦咗,睇個趨勢,之後只會更少人申請。」

翻查資料,「港二代回流計劃」2015年5月4日起接受申請,申請人需年屆18至40歲,海外出生,其父或母至少一方已為定居海外的中國公民,申請時父或母至少一方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申請人只需具學士或以上學歷,來港首年毋須事先獲聘,但一年後需已獲聘或創業,居港7年可獲得居留權,不設配額。港府指過去已移民外國的港人約有80萬,但難評估有多少第二代提出申請。

adblk7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