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2-01-11 04:30:00
日報

冬天容易腳中風?

分享:

中風人人聞之色變,不過「腳中風」就未必為人熟悉。腳中風病理與中風相似,腿部動脈血管因為不同原因的阻塞,而影響到下肢的血液供應,若沒有及時處理,有可能造成潰爛、壞疽。此症在冬天發病率較高,高危人士應特別提防。

腳中風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外科專科醫生羅旭解釋,「急性腳中風成因多因為心律不正問題,在心臟形成血塊,當血塊隨血液流至腿部動脈,便會出現阻塞;而慢性腳中風則因為吸煙、三高、肥胖等,續漸令腿部動脈收窄,繼而出現徵狀。」

長者易延遲求診

冬天氣溫較低,受荷爾蒙影響,血壓升高、心跳加速、血管收縮,因此腳中風與心臟病、中風一樣,冬天的發病率較高。急性腳中風患者會忽然感到一邊腳痺、腳痛,影響行走,另外亦會發現患肢體溫較低、沒有血色。慢性腳中風初期則沒有徵狀,發展至中期會出現間歇性跛行,每走一段路就會開始腳痛,要停下休息一會,情況不斷重複;如變得嚴重,即使沒有走動也會腳痛,尤其晚上睡覺時腳掌、腳趾會特別痛。

羅旭強調,「患者應及早求醫,臨床上見不少慢性腳中風患者,會拖延至腳趾出現潰瘍、壞疽也不理,以為自己會慢慢復原。其實如沒有處理好血管阻塞的病因,腳趾復原的機會或隨時間下降,萬一發炎的話更有可能要截肢。」

簡單檢查可診斷

如果發現自己單邊腳體溫較低、毛髮脫落或生長較慢,又或走路開始腳痛腳痺,便應求診。羅旭續指,「醫生會做簡單的檢查,為患者量度踝肱指數(ABI),即同時量度手臂和腳踝位置的血壓,理論上兩者數字相若,如果腿部血管有阻塞,血壓便會較低,計算ABI之後便可知道阻塞的嚴重程度。診斷後或須進一步檢查如照聲波、電腦掃描等,檢查血管的實際情況。」

早治療免壞死

治療上,急性腳中風患者宜於6小時內以手術方式抽取血塊,以免令腿部壞死,現時有微創方式減低創傷。如有心律問題,則會處方薄血藥避免再次形式血塊。至於慢性患者,則因應病情決定治療方案,如未有病徵,可先改善風險因素,即戒煙、改善三高等,並使用抗血小板藥,減低阻塞風險。如已出現徵狀的話,便需要通波仔手術,擴張血管以改善血流。

十天始處理病情

九十多歲的何伯(化名),本來身體健康無甚病痛,但去年冬天有數日天氣特別寒冷,有一日何伯用餐時發現一邊腳突然又痺又痛,之後去推拿、按摩、看中醫都沒有改善,最後聽從中醫建議向西醫求診,結果發現是急性腳中風,亦即日做手術取出血塊。羅旭指,「何伯捱了10天才處理血塊,同時需要置入支架,幸好腳沒有大礙,腿部的潰瘍也慢慢康復,回復行走能力。」

只需要5分鐘的簡單檢查,便可初步診斷腳中風。

只需要5分鐘的簡單檢查,便可初步診斷腳中風。

羅旭建議若發現一邊腳較低溫,或出現間歇性跛行,應盡快求醫。

羅旭建議若發現一邊腳較低溫,或出現間歇性跛行,應盡快求醫。

冬天容易腳中風?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