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兩年,不少人感身心俱疲,理大一項研究發現,12.4%受訪者出現創傷後遺症徵狀(PTSD symptoms)。失業或沒有個人收入、教育程度較低的人,較大機會出現相關徵狀;每天看多於一小時疫情新聞的人,雖然更願遵從防疫措施及相關建議,但亦會有更嚴重的創傷後遺症徵狀。研究亦發現,即使疫情稍為緩和,但長者仍承受著相關帶來的負面影響。學者促請留意自己的身體、情緒變化,各界成為長者最大的支援,提供足夠防疫物資及資訊。
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團隊2020年獲食物及衛生局醫療衛生研究基金支持展開研究,分別以電話訪問超過3,000人,以及與31位65歲或以上長者訪談,帶領是次研究的理大神經心理學講座教授兼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指,疫下出現創傷後遺症徵狀包括無意中會想起疫情情況、感到煩躁和憤怒、又或覺得新冠肺炎未曾發生或非真實等,選擇逃避防疫政策。岑估計第五波疫情下,有更多人出現相關徵狀,並指疫情新聞如雙刃劍,提醒須確認來源是否真確及媒體的公信力。
岑浩强指,調查於第四波疫情稍為緩和時,但長者仍承受著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團隊補充指,社會除了須向長者提供更清晰的疫苗資訊,應投放更多資源在長者的支援網絡,建議強化非政府機構與長者的連繫,以支援他們身心健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