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日前提出10項加強精神健康支援的措施,包括在地區康健中心推出先導計劃,評估市民精神健康,當局指計劃尚在研究階段,並要為家庭醫生加強這方面的培訓;有精神健康學者則建議由精神科醫生負責到中心分流病人。另外,有精神健康委員會委員建議政府要更大膽改善精神健康服務,增加人手的同時要提升質素。
因應鑽石山月初的謀殺案,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日前召開緊急會議,並在會後公布推出10項加強精神健康支援的措施,包括在個別地區康健中心推出先導計劃,負責為有需要市民進行精神健康評估。
就有報道指計劃最快下月推出,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昨在一個電台節目稱,計劃仍處於研究階段、尚未擬定細節,日後希望可達致分流患者到社區不同單位的效果。不過,她指並非每名家庭醫生都接受過精神健康培訓,需要加強培訓。
李夏茵:鑽石山謀殺案無關資源不足
委員會委員、港大臨床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在同一節目說,現時才於地區康健中心加入精神健康服務,反映社會並不重視,又認為精神科醫生具備豐富精神病理學經驗,要由他們在中心分流患者始有顯著成效。
早於2017年,委員會已提出把個案經理和嚴重精神病患者的比例提升至1比40。李夏茵被問到為何比例仍未達標時,解釋醫管局近年很多人「進進出出」,導致比例短暫達標後又再擴大,醫管局近日已向政府表明有信心第四季可再次達標。另外,李夏茵認為鑽石山的謀殺案與資源人手及跟進不足無關,惟認同如能增加人手將有助支援嚴重精神病患人士。
陳友凱抨建議措施很「虛」
陳友凱反駁有關說法,稱本港精神健康醫療長期人手不足,「整個系統都習慣咗喺低人力、唔夠時間深入同病人溝通」,認為醫生每次若有較長傾談時間,便不會忽略病人有問題跡象。他並指,委員會上周開會提出的10項建議,但未有解決人手問題,批評是原地踏步、措施很「虛」。
委員會另一委員、社協社區組織幹事阮淑茵在另一電台節目建議,政府應更大膽和更具體改善精神健康服務,精神健康領域社工等其他方面人手也要增加。她又指,有精神病復原人士反映個案經理以診所會面代替家訪,過程又較匆忙、未有深入了解患者情況,期望在增加人手的同時一併改善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