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竟然有人夠膽拖稅局6年,要律政司出手追數!政府於2012年推出「辣招」壓止炒風,向本港非永久居民買家徵收15%樓價的買家印花稅(BSD),一位買家於2013年簽定正式買賣合約後,並未提交法定聲明或豁免申請,至法定限期前仍未繳交稅款。律政司日前代印花稅署長入稟高等法院,向買家追討欠稅連10倍罰款,合共近720萬元,比購入樓價高出65%。不過,昨晚突有消息指,女被告昨午已趕到稅局澄清,事件已「close file」及無需繳交任何額外的印花稅及罰款;稅局回覆指,不評論個別個案。

北角健威花園樓齡約40年,現時「入場費」約7百萬元。(陳奕釗攝)
根據入稟狀,女被告、註冊藥劑師王浠萓(原名王家欣)於2013年,以436萬元購入北角健威花園一個住宅單位,惟沒有按稅局要求補做宣誓確認「是永久居民」、「非代他人買樓」,亦無申請豁免稅項。原告印花稅署長分別於2017年2月、2018年11及12月三度向被告要求交回樓價15%的BSD,均不獲被告回覆。律政司長代表原告,於周一入稟高等法院,向被告追討65.4萬元BSD,連同10倍罰款,合共719.4萬元。
被告稱:「一毫子都冇追」
昨晚《蘋果日報》指接獲王浠萓來電,聲稱昨午已到稅局澄清事件,並已「close file」,指當局「一毫子都冇追」,她亦不用繳交買家印花稅、罰款、手續費及訟費等。王又強調她是本港永久居民,「根本唔使交」BSD,不明白為何被追稅,又謂可能因信件寄失,或因搬屋而收不到催繳函件而未有理會。稅局回覆指,不評論個別個案。根據資料,被告除涉案單位,另有兩個本港住處,分別為半山羅便臣道景雅花園、跑馬地樂陶苑。據悉,涉案單位屬健威花園低層,現由自內地來港工作的葉先生,與其同事租住。他指單位由公司提供,自己對案情、業主等均不知情,亦不擔心單位因官司被收回,因相信公司屆時會另安排住處。
政府於2012年10月27日實施BSD,法案則於2014年2月底於立法會通過,任何在政策實施當日或以後簽約完成的樓宇交易皆適用。稅務局於法案通過後,曾發信予律師行要求代通知本地買家需補做宣誓手續,才可獲豁免繳交BSD,相關手續亦須於同年4月底前完成,否則逾期需交罰款。
大律師:稅局可酌情處理
對於今次追稅個案,大律師陸偉雄認為情況罕見,不排除或庭外和解,但一般需待被告呈上答辯書解釋。陸推論以下情況,均可獲酌情處理:如被告雖有登記地址,惟可能事後退租或遷出,根本沒有收到稅局發出的信件;律師樓有提醒被告需繳付BSD,惟或語言不通致溝通欠佳,被告並未清晰得知雖如何處理作;另外,律師樓或需證明如何確保已盡責,令被告清楚明白,否則或需負責任繳交部分罰款等。如被告無合理辯解,甚至純粹漠視稅局指令,確需繳付具懲罰性的罰款,難獲任何減免。
「辣招」2010年首次推出
本港樓市瘋狂飆升,政府至2010年起推出各項「辣招」嘗試調控樓市,包括針對非本港永久居民、所有公司購買香港住宅的買家印花稅(BSD),其餘印花稅則所有交易方均受「關照」。
額外印花稅(SSD)於2010年首次推出,並於2012年作「加辣」修訂:首半年內轉讓物業,需繳20% SSD;1年內繳15% SSD;3年內繳10% SSD。
雙倍印花稅(DSD)於2013年推出,樓宇買賣印花稅增加一倍,最高的稅率由4.25%增至8.5%,其後於2016年被「加強版印花稅」取代,稅率劃一為樓價的15%,首置或換樓者則可獲豁免。惟涉及「一約多伙」的住宅不獲豁免,一律須繳15%印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