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4-06-12 21:59:17

日本食肉菌感染病例創新高 急症科專科醫生籲港人勤洗手:擔心唔嚟除非唔去

分享:
日本今年上半年「食人菌」感染個案已創歷史新高。(資料圖片)

日本今年上半年「食人菌」感染個案已創歷史新高。(資料圖片)

日本今年上半年已錄得近千宗俗稱「食人菌」或「食肉菌」的甲型鏈球菌引致中毒性休克綜合症病例,創當地有紀錄以來新高,部分更屬奪命個案。有急症科專科醫生直言,港人遊日時可做的預防措施不多,最重要是勤洗手、感染控制方面不應鬆懈,又指常用的抗生素一般都可以治療,前提是要及早求醫,「唔好(病況)去到最差先睇醫生。」

預防腺病毒方法包括多做運動及均衡飲食(am730製圖) 預防腺病毒方法包括多做運動及均衡飲食(am730製圖) 預防腺病毒方法包括多做運動及均衡飲食(am730製圖) 預防腺病毒方法包括多做運動及均衡飲食(am730製圖) 預防腺病毒方法包括多做運動及均衡飲食(am730製圖)

呼籲市民日常感染控制勿鬆懈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急症科專科醫生嚴建明接受《am730》訪問指,今年初日本流行的甲類鏈球菌M1UK菌株有較強傳染性,因此當時錄得的病例較多,但強調由甲類鏈球菌引致、俗稱「食肉菌感染」的壞死性筋膜炎主要透過接觸傳染,病症類似本港的法定須呈報傳染病猩紅熱。他續說,壞死性筋膜炎並不只在日本出現,在本港臨床上亦遇過類似病例,除非市民不前往日本否則「擔心唔嚟、驚唔到咁多」,最重要是要洗手和保持個人衞生,並稱不論疾病來源地為何,市民日常都不要鬆懈、應提高防感染和衞生意識,「依家日本都冇人戴口罩,出街都冇乜人再用洗手液。」

Ad Block

本港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壞死性筋膜炎感染病徵包括發燒、發冷、疲倦和嘔吐,引致感染的細菌通常透過皮膚中的傷口,如切傷、刮傷、燒傷、昆蟲咬傷、穿刺傷口或手術傷口進入身體,而同樣由甲類鏈球菌引起的中毒性休克綜合症,死亡率亦高達三成。嚴建明補充,喉嚨痛和出疹也是常見病徵之一,也見過有病人會感到關節痛,但部分嚴重個案或引致喉嚨發炎、肺炎甚至腦膜炎,強調病人如有病徵就應及早求醫,不要待情況轉差才求診,一般而言常用的抗生素都能治愈病人,「大部分情況啲細菌都唔係好帶抗藥性。」

Ad Block
衞生防護中心9項注意衞生防流感建議。(《am730》製圖) 衞生防護中心9項注意衞生防流感建議。(《am730》製圖) 衞生防護中心9項注意衞生防流感建議。(《am730》製圖) pq6rkexoir4k_05.jpg 衞生防護中心9項注意衞生防流感建議。(《am730》製圖) 衞生防護中心9項注意衞生防流感建議。(《am730》製圖)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