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業團體「法政匯思」昨發表首份香港法治報告,列舉去年多宗影響法治的大事,包括取締香港民族黨、及拒絕香港外國記者協會副主席馬凱入境等,而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及訂立《國歌法》等,亦令社會感到壓迫感,報告認為,內地對香港法治的影響已不僅限於釋法,直指香港法治很大威脅是來自北京。

該份題為「法治飄搖 砥礪前行」的報告,以8個章節記錄去年在司法機構、警方、廉署、商界及個人權利等範疇影響法治的事件。報告認為,政府取締民族黨、拒絕馬凱入境、取消候選人參選資格及立法會修訂《議事規則》等事件,都對本港法治造成影響。
法政匯思召集人李安然表示,人大常委會對香港法治的影響已不只限於釋法,例如可透過「一地兩檢」的決定,對本港法治帶來影響,加上中央政府近期以公函方式要求特首就取締民族黨提交報告,他認為,「幾個事件可睇到,香港法治其中一個好大威脅就係來自北京。」
檢討防賄例 憂林鄭「走數」
他又說,律政司決定不就UGL事件檢控前特首梁振英前,未有索取獨立法律意見,做法有違先例,並指《防止賄賂條例》未有涵蓋特首是漏洞,認為相對政府以20日完成諮詢便提出修訂《逃犯條例》的方案,擔心特首林鄭月娥對檢討《防賄條例》一事未能兌現選舉承諾,直言擔心「佢會走數」。
法政匯思另一召集人吳宗巒說,《基本法》有規定人大常委會的釋法權,法律界予以尊重,但北京若不作自我約束,會影響「一國兩制」的落實,亦有機會令香港人享有的權利在一夜間被奪走。
修逃犯例立國歌法 令港感壓迫
他又說,修訂《逃犯條例》、訂立《國歌法》及就23條立法等事件,會令香港社會感到壓迫感。他指「港獨」議題雖然爭議很大,但任何與「紅線」有關的事件,特區政府都有嚴厲措施禁止,認為在目前法制下,和平倡議理念或討論並無違法,政府不應予以禁止;並要求政府盡快重啟政改,履行憲制責任。
另外,銅鑼灣書店前店長林榮基昨接受民主黨劉慧卿的網台節目訪問時說,《逃犯條例》的修訂關乎香港市民人身安全,形容修例較23條立法更嚴重,慨嘆香港由斜坡式崩壞變成斷崖式崩壞,直言「香港係好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