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餐飲業經歷多重打擊,日本菜餐廳更將經歷水產禁令打擊。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董、日式餐廳負責人陳強向《am730》表示,日本政府月前宣佈傾倒核廢水,業界生意已即時下跌一至兩成,最近跌幅更擴大到四至五成,情況較疫情更為嚴重,估計日本傾倒核水後,本港現有逾4,000家日本餐廳中,有約三分之一將會結業,並指得悉有日本餐廳選擇休業,「唔開淨交租,唔使畀人工、水電;唔開蝕10萬(元),開咗蝕20萬(元),唔開仲好過開。」
陳強表示,雖然業界過去有為日本食材尋找替代品,但面對替代品質素、價錢和運輸成本較高等問題,加上顧客未必接受,業界未有廣泛實行。他又質疑,即使業界找到其他日本替代品和有食品檢測制度,亦未能改變公眾對日本食材與輻射之間的聯繫,「日本菜唔係必需品、必食品,唔吃日菜,可以食韓菜、東南亞菜,客人唔去食,就足以令業界死亡。」
▼港人在超級市場選購日本魚生▼
業界冀政府推安全認證標識
他形容,飲食業過去數年經歷疫情、經濟轉差和北上消費連環打擊,日本菜業界更要經歷核水排放的大課題,「做生意唔可以長期入不敷支,(日本餐廳)捱咗都成3、4年,諗住有曙光時,又有新打擊」。他期望政府會推出支援政策協助日本食肆渡過難關,同時推出政府安全認證的標識,「有個Q嘜貼喺舖頭,等顧客知道安全。」
陳強又認為,業界若要捱過此關,需要三項條件,包括食肆可貼出標識,證明食材安全;顧客對核安全認知亦提升;以及排放核水後的每天監察數據均顯示安全,「兩至三個月後,市民可以回復信心,如果市民唔肯食,就企喺度」。
▼日本福島核污水港府管制措施▼
須提升市民核安全認知
他解釋,檢測制度只能確保日本食品「可以入到口」,必須提高市民對核的認知,才令市民「真係擺入口」,希望市民對核輻射的認知可以提升,明白何謂危險和安全,「要由市民唔知(是否安全)去驚,做到知道安全到去食」。
至於核水排放後的情況,陳強表示,檢測結果最為關鍵,「(若數據)出嚟對海水好大影響,就冇彎轉,係最唔想嘅結果」,屆時將出現汰弱留強,「生存不到幾多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