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珠江口的廣東虎門大橋橋面上周二出現波浪式抖動,且持續最少1日,橋樑專家事後認為,這是橋邊設置的一排水馬「擋風」導致的「渦振」。國家交通部微博今日發文,再引述專家分析,指「水馬是渦振誘因」,強調大橋結構安全,又指正研究相關抑振措施。虎門大橋至今尚未解封。
國家交通部同時發長文介紹渦振,指這是自然現象「共振」的其中一種形式,而共振的核心是「頻率一致」,所以虎門大橋前年遇到颱風「山竹」時無事,但近日遇到4級風就抖動。文章又提到,事發時大橋主樑最大豎向振幅僅14.43厘米,並強調「渦振不致命」,若將大橋比喻作嬰兒搖籃,「一位慈祥的父親有規律地推動搖籃是渦振」。
另外,網上瘋傳虎門大橋抖動是因為有吊索斷裂及「主纜腐蝕嚴重」,營運大橋的虎門大橋公司表示,吊索及主纜問題並非今年發生。上海澎湃新聞發現,虎門大橋去年曾封閉維修兩次,其中一次的原因是「長時間處於超負荷運營,導致懸索橋、輔航道橋東引橋、太平大橋、廣濟2號橋、大涌橋及深灣橋等6處橋樑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