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3-05-18 07:00:00

醫管局進行菇菌DNA排序 助辨罕見菌毒減檢查「冤枉路」

分享:
張耀君指,為菇菌進行DNA基因排序有助更準確找出中毒源頭。(蘇文傑攝)

張耀君指,為菇菌進行DNA基因排序有助更準確找出中毒源頭。(蘇文傑攝)

本港不時有市民誤服有毒菇類,中毒後要入院治療。公立醫院一般會按病人的臨床表現、由真菌學家辨認或從尿液、血液化驗毒素等,分析涉及的中毒菇菌,準確率達七至八成。不過,去年9月醫院接收一名女病人,她在行山期間獲陌生人贈送一包野菇,食用後出現冒汗、痾嘔徵狀,醫療團隊初步判斷後未能確認屬哪一個物種。

較準確診斷增醫生信心

醫管局設於瑪嘉烈醫院的毒理學參考化驗室,2018年開始透過菇菌中毒個案收集的樣本,或病人胃液內的殘餘物進行菇菌DNA排序分析,並在兩年後轉為恆常服務,把技術延伸至臨床層面應用。醫管局毒理學參考化驗室/瑪嘉烈醫院病理學部顧問醫生張耀君表示,該病人臨床表徵顯示疑是毒蕈鹼中毒,在DNA基因排序和對比國際數據庫後,肯定涉及的菇菌與同年7月於海南省發現的新品種絲蓋傘屬真菌極為相似。他又說,該DNA測序技術亦可應用於檢驗植物中毒,但暫時仍在測試當中,未能擴展至臨床應用。

adblk6

因野外採摘菇菌而引起的中毒當中,以鵝膏菌和綠褶菇較常見,張耀君稱醫療團隊現時主要會先向病人處方鵝膏菌的解藥,直至化驗或診斷不是鵝膏菌。他解釋,DNA基因排序可在傳統診斷方法以外,為團隊提供更多資訊,並可準確找出中毒源頭,包括傳統診斷未能分析出的罕見菌類毒素,減少其他不必要檢查。他形容,檢查既可令團隊「行少啲冤枉路」,較準確的診斷也可令醫生更有信心,並可於確認到有問題的菇種後,轉介予相關政府部門跟進。

張耀君作為醫管局優秀青年獎得主,寄語年青醫生「大家一齊努力工作」。(蘇文傑攝)

張耀君作為醫管局優秀青年獎得主,寄語年青醫生「大家一齊努力工作」。(蘇文傑攝)

adblk7

寄語年青醫生一同努力

在首代DNA檢驗真菌技術以外,張耀君希望未來可利用第二代基因測序,解決一款食物同時有多種菌類的問題,形容目前要分開混雜的DNA過程繁複,而臨床如有需要時亦會使用第二代。同時,團隊未來研究方向包括開發鵝膏菌毒素的快速基因測試,更快知道是否需要使用解藥,以及用第三代基因測序改善化驗速度。他在接受採訪期間,多番呼籲大眾切勿採摘野菇,「請大家唔好摘菇,買有信譽(的菇類)就好。」

加入瑪嘉烈醫院逾10年的張耀君,是今年醫管局優秀青年獎得主,他認為得獎要感謝有好的同事和導師,又寄語年青醫生「大家一齊努力工作」。

adblk8

amFUN聖誕狂賞🎁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

amFUN聖誕狂賞 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