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今年首季騙案數字錄得8,886宗,按年飊升六成半。民建聯調查發現,近七成受訪者表示每周收到3至5個或以上包括購物、求職或投資等疑似詐騙訊息,一成人曾墮騙徒陷阱蒙受損失。並發現有銀行戶口在警方「防騙視伏器」手機應用程式搜查,被列為高危有伏,但仍可運作。該黨建議金管局應不斷審視現時銀行開戶機制,包括銀行應簡化凍結有問題交易款項的程序,並更主動審查現有戶口,辨別涉嫌騙案的戶口以作跟進。
民建聯九龍城支部於4月22日至5月5日,以網上及街頭問卷方式訪問667名市民,近七成受訪者表示每周收到3至5個或以上疑似詐騙訊息,有逾三分之一更稱每周收到5個或以上。一成人曾在詐騙案中有損失。
過半受訪者「防騙易18222」用途
警方設有「防騙易18222」熱線和「防騙視伏器」手機App,協助市民識別可能有問題網址、銀行戶口、電話號碼是否屬「高危」,但有過半受訪者不知道「防騙易18222」熱線電話的用途,更有逾7成受訪者不知道如何使用「防騙視伏器」手機應用程式。
民建聯成員早前接到股票投資推介、入會獲得色情服務、提供工作機會等騙案,藉此了解相關情況,項目統籌兼調查員陳仲翔指,不少騙徒會先向受害人發「甜頭」利誘,如他曾接受「任務」,只是需回答簡單問題、訂閱YouTube頻道,便能獲派數十元酬勞。但他補充指,完成之前任務,該數十元報酬不能直接兌現獎金,而是會被要求需開設新戶口,存入更高金額並完成指定任務,以便連同之前任務回報獲更可觀報酬。
調查亦發現,騙徒提供的銀行戶口,透過防騙視伏器搜查,被定為「高危有伏」,但陳仍可成功存入款項。就騙案向警方報警時,則負責落口供的警員指,即使戶口曾被舉報疑涉騙案(被列為高危有伏),惟銀行凍結程序繁複,警方及銀行需要冗長的程序以判定屬實,故依然能繼續接收騙款。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表示,不少騙徒在境外犯案、警方資源有到局限,電騙破案率較低;加上電騙相關刑罰阻嚇力不足,導致電騙案件「水銀瀉地」。她呼籲市民需多留意身邊防騙資訊,提高警覺,而本港及國內亦可考慮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堵截打擊,以圍堵詐騙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