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4-03-26 11:17:00

香港歷史|銅鑼灣百德新街有企鵝? 東角與奇力島各有印記

分享:
香港歷史|銅鑼灣糖街有企鵝? 東角與奇力島各有印記

香港歷史|銅鑼灣糖街有企鵝? 東角與奇力島各有印記

銅鑼灣不單是香港最繁鬧的購物街區,亦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段之一。霓虹眩目的潮流商舖,蘊藏無數的歷史故事與都市奇聞:不起眼的東角,原來是香港最早被拍賣的地皮?糖街有過香港第一間鑄幣廠和煉糖廠?60年代的百德新街,每日4點有企鵝出巡?現在跟大家一探究竟。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東角|維城以東海角 怡和洋行根據地

對新一代而言,銅鑼灣東角道不過是崇光百貨旁邊一條小街。回望過去,這裏對研究香港歷史發展舉足輕重。

東角,是香港開埠之後英國商人最先進駐發展的地區,英資怡和洋行(前稱渣甸洋行)的根據地。1841年《南京條約》尚未簽定,香港島未被割讓,英國人已率先登陸強佔領土,並在同年6月,在澳門進行香港首次土地拍賣。當時東角是第一批被賣出的地皮之一,由怡和洋行投得。

東角以前叫「勿地臣角」(Matheson Point),取名自怡和洋行其中一位創辦人(怡和洋行有兩位創辦人:一位是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另一位是占士‧勿地臣James Matheson),後來才易名為「東角」(East Point),即維多利亞城以東的海角。這裏一帶記錄了港島百餘年的地理、經濟及社會變遷。東角之所以用「角」命名,是跟它的地形有關。在百多年前,銅鑼灣尚未填海,東角是港島凸出的一處小半島,地形就像一條伸出維多利亞港的舌頭。

延伸閱讀重溫香港歷史 1984年最大英資財團怡和遷冊

adblk6
圖片繪自1850年代,繪者正隨美國艦艇前赴日本進行貿易,在船隻停留香港補給之際,繪畫了香港工人在東角採石的情境。(圖片來源:Getty) 1860年《租借九龍租約》內夾附的地圖,白圈位置可見當時東角,地形像一條伸出維多利亞港的舌頭,東角對出的小島便是奇力島。(圖片來源:政府檔案署)

奇力島曾被怡和洋行作防衛用途

怡和洋行看好這裏的發展潛力,在此興建倉庫及碼頭,方便商船裝卸貨物,前方又有奇力島作防衞(奇力島幾經填海後,如今併入港島,即紅隧出口香港遊艇會的所在)。

在怡和積極經營下,東角一帶愈見繁盛,怡和大班更在東角旁邊的山丘築起私人別墅,令此山了一個別稱,叫做「渣甸山」。

在1950年代前,東角依舊是貨倉、碼頭、廠房重地。隨着戰後銅鑼灣大規模填海,1960年大丸百貨開業,東角開始變天,逐步發展成潮流購物商業中心。

一個世紀以來,銅鑼灣移山填海不斷,渣甸山被移為平地,東角的「角」在地圖上消失,但無論格局怎樣改變,東角都是香港最繁鬧的地區之一。

延伸閱讀消失於香港地圖的奇力島 確實位置在哪兒?

香港歷史|1978年午膳時間,銅鑼灣告士打道一帶交通擠塞。(圖片來源:Getty) 奇力島在昔日是一個獨立於香港島的小島,不過隨着城市發展,維港的海灣在填海工程下大幅收窄,連奇力島亦併入香港島,如今位置在紅隧港島出口。圖片攝於1950年代銅鑼灣填海工程之前,島上已建有香港遊艇俱樂部的大樓。(網上圖片)

糖街|有香港首間鑄幣廠糖廠 鄰近冰廠養過企鵝

距離東角不遠的糖街,因為興建過香港第一間糖廠而得名。糖街前身名為「銀圓街」,這是因為糖廠興建之前,原址是香港歷史上第一間、以及唯一一間鑄幣廠的所在。

在殖民管治時期,香港使用的硬幣主要向英國訂製;但亦有一段很短的時間,港幣曾經在本地自家鑄造。

根據香港歷史博物館資料,香港鑄錢局於1866年在如今糖街一帶開業,曾為港英政府鑄造5仙、1毫、2毫、5毫及1元等銀幣;另亦接受外來訂單, 替銀行及商人將銀塊加工,鑄成銀幣。不過由於訂單不足,香港鑄錢局啟用兩年便關門大吉。

延伸閱讀香港之最金融篇|最小面值的港幣是?第一間外資銀行不是滙豐?

據悉銅鑼灣糖街以前叫做「銀圓街」,因為糖廠成立之前,原址為一所鑄幣所「香港鑄錢局」的所在,可惜該局僅開業兩年,1868年便停運。圖為香港鑄錢局大樓的正面圖則。(圖片來源:香港記憶/香港藝術館) 怡和洋行1878年在糖街一帶開立了香港第一間煉糖廠「中華火車糖局(China Sugar Refinery)」,簡稱中華糖局。從海上已能遙望糖廠的幾支大煙囪。(圖片來源:香港記憶/香港大學圖書館)

皇室堡前身是製冰廠

後來政府把鑄錢局出售予怡和洋行,怡和將該幅地皮發展成香港第一間煉糖廠,在1878年投產,比起1881年成立的太古糖廠還早啟用。街道名稱亦由銀圓街改作「糖街」。

可惜到了1920年代,由於全球產糖量大增,糖價下跌,加上糖廠的主要市場中國內地政局不穩,影響銷路,最終糖廠在1928年已清盤收場。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北角渣華道以印尼爪哇命名? 春秧街記錄「糖王」一生

除此之外,不少市民應該記得,比鄰糖街的皇室堡,前身是牛奶公司的製冰廠。1970年代牛奶公司被置地吞併,冰廠停止運作,後來重建發展成恒隆中心,以及溫莎公爵大廈,即現在的皇室堡。

香港歷史博物館前館長丁新豹是銅鑼灣的舊街坊,他曾在多個訪問提及,60年代曾在銅纙灣見過一個奇景──就是每天下午4時左右,百德新街都會出現一隻企鵝!原來企鵝由冰廠人員飼養,每天下午準時由專人帶上街散步。誰又想到如今人山人海的銅鑼灣購物區會出現這幅有趣景象?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雪廠街真係有雪廠!做過第一代中環天星碼頭 見證香港政經變遷

丁新豹是銅鑼灣的舊街坊,60年代曾在銅纙灣見過一個奇景──就是每天下午4時左右,百德新街都會出現一隻企鵝。(網上圖片)

丁新豹是銅鑼灣的舊街坊,60年代曾在銅纙灣見過一個奇景──就是每天下午4時左右,百德新街都會出現一隻企鵝。(網上圖片)

景隆街|由怡和午炮得名 每日報時全因得罪英軍?

銅鑼灣總統戲院所在的景隆街,英文名是Cannon Street,直譯就是大炮街,這裏所指的大炮便是每逢正午12時鳴放的怡和午炮。

有指現坐落於告士打道海旁的怡和午炮,最初是設於景隆街,因應銅鑼灣填海,海岸線伸延,才遷至如今位置。

昔日東角一帶是怡和的貨倉,當年設立大炮,主要是防範海盜;另亦會充當禮炮角色,在迎接或送行怡和大班時鳴放。不過相傳這項舉措,卻引起一名英國軍官的不滿,認為怡和只是商行,沒有鳴放禮炮的權利,向怡和施以懲罰。為了作出補償,怡和提出每天正午鳴放禮炮報時,這項傳統一直維持至今。

由1840年代香港開埠,至香港回歸逾廿載的今天,怡和午炮風雨不改,每日正午12時在維港岸邊鳴放,只在日佔時間一度停止。另外每年除夕夜,怡和亦會在午夜鳴響「子夜禮砲」,迎接新一年來臨,寓意送舊迎新。

延伸閱讀維園原是避風塘 啟用半世紀 歲晚年宵最墟冚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於am730刊出,歡迎關注

adblk7
怡和的大炮曾在日佔時期被日軍奪取,令儀式一度要中斷。香港重光後,英軍向怡和送出一支可發射6磅重炮彈的大炮,午炮傳統才得以延續。後來因為市民投訴炮聲過大,怡和便改為發射3磅的速射炮。(圖片來源:Getty) 怡和午炮已成為香港一道旅遊風光,市民可於每天正午12時,到銅纙灣告士打道海旁的炮台,觀看禮炮師發射怡和午炮和作近距離參觀。(圖片來源:香港旅發局)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