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AIDS)自1980年代首次被發現以來,長期以來被視為一種無法治愈的絕症。然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這一觀念正在改變。今天的愛滋病仍然是一個敏感話題,但它是否仍是我們印象中的「絕症」?有沒有辦法治愈?適逢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我們就邀請到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為大家揭開愛滋病的真相。
HIV=AIDS?
許多人誤以為感染了HIV病毒(愛滋病病毒)就等於患上愛滋病AIDS。然而,林醫生指出,兩者並不完全相等。HIV病毒是一種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但並非所有感染者都會發展為愛滋病。感染HIV病毒後,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被削弱,但只有當免疫系統因病毒侵襲而嚴重受損,出現併發症時才會診斷為愛滋病。
因此,感染HIV病毒並不一定代表患者已進入愛滋病階段,這取決於病毒對免疫系統的損害程度。
HIV病毒感染如何影響患者?
HIV病毒主要攻擊人體內的CD4淋巴細胞,這是一種負責抵禦外來病毒和細菌的白血球。當HIV病毒入侵CD4細胞後,細胞數量逐漸減少,導致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後,人體容易受到「機會性感染」的侵襲,例如結核病、真菌感染或肺囊蟲肺炎,甚至腫瘤癌症等。
林醫生還提到,HIV病毒感染可分為不同階段:
- 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現發燒、疲倦、肌肉痛或淋巴結腫大等症狀,但不是所有人都會有明顯病徵。
- 潛伏期:這是一個無症狀階段,可長達7至10年甚至更久,但HIV病毒仍在不斷破壞免疫系統。
- 愛滋病階段:當免疫系統被嚴重損害,患者可能出現機會性感染或愛滋病相關癌症。
愛滋病的常見併發症
當免疫系統被HIV病毒大幅削弱時,患者容易出現多種併發症,林醫生提到以下幾種常見例子:
- 結核病:在香港,結核病是愛滋病病人最常見的併發感染之一。
- 真菌感染:例如念珠菌感染,會影響口腔、食道或其他部位。
- 肺囊蟲肺炎:這是一種機會性感染,常見於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 腫瘤癌症:包括淋巴癌或卡波西氏肉瘤等。
這些併發症的出現是因免疫系統失去對常見病原體的抵抗力,導致許多平時不致病的微生物也能引發嚴重感染。
愛滋病是否仍是「絕症」?
在1980年代,愛滋病的確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絕症。然而,醫療技術的進步已將愛滋病從不可治愈的「死刑」變為一種可控的慢性疾病。
林醫生回顧道,香港第一例愛滋病個案出現在1984年,而到了1987年,開始有藥物可以治療愛滋病。1996年起,「雞尾酒療法」的出現更是改變了愛滋病的治療方式。
雞尾酒療法於1996年由何大一博士提出,這一療法的核心在於同時使用多種抗病毒藥物,類似於調製雞尾酒,因此得名。雞尾酒療法是由至少三種抗病毒藥物組合而成,能夠有效抑制HIV病毒的複製,減少病毒對免疫系統的破壞。相比以往單一藥物或雙藥治療的方式,雞尾酒療法的優勢在於:
- 藥效強:多種藥物聯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抑制病毒。
- 持久性高:病毒產生抗藥性的概率大幅降低。
- 副作用減少:現代藥物的副作用已經比以往少得多。
這種療法的應用讓愛滋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改善,林醫生提到,雖然愛滋病仍無法完全根治,但已經可以像高血壓或糖尿病一樣通過長期藥物控制,使許多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只需每日服藥即可控制病情。
愛滋病已非絕症
愛滋病已經不再是我們過去印象中的「絕症」。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愛滋病患者的壽命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然而,預防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環。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我們應該正視愛滋病,消除歧視與誤解,為愛滋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