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4-06-17 17:30:52

日本「食人菌」恐慌背後真相!醫生解讀風險與防護

分享:
日本「食人菌」恐慌背後真相!醫生解讀風險與防護(am730製圖)

日本「食人菌」恐慌背後真相!醫生解讀風險與防護(am730製圖)

綜合日媒報道,自今年1月以來日本爆發被稱為「食人菌」的嚴重甲型鏈球菌疫情,截至6月為止,感染人數達去年同期的3倍,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感染人數,引起市民擔憂。事實上,甲型鏈球菌是各國家和地區都有、環境中一直存在的細菌。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指出甲型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其實並非新發現的病原體,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為醫學界所知,是一種特別具有毒性的鏈球菌。

食人菌=甲型鏈球菌|症狀/成因/預防懶人包(am730製圖) 食人菌=甲型鏈球菌|症狀/成因/預防懶人包(am730製圖) 食人菌=甲型鏈球菌|症狀/成因/預防懶人包(am730製圖) 食人菌=甲型鏈球菌|症狀/成因/預防懶人包(am730製圖) 食人菌=甲型鏈球菌|症狀/成因/預防懶人包(am730製圖)

日本「食人菌」疫情引發全球關注

李秉穎醫生表示,甲型鏈球菌感染早已被了解數十年,但近期因在日本等地出現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而引起關注。他進一步解釋,甲型鏈球菌會分泌毒性較強的毒素,健康的人若因傷口或咽喉感染,有時會引發嚴重感染迅速惡化成休克,「這些細菌很多會破壞四肢的組織,引起致命的壞死性筋膜炎,因此以前被稱為噬肉菌。」他強調,「但這其實只是比較嚴重的感染,並不是吃人。」也為「食人菌」這個名詞做出了解釋。

針對近期日本等地出現的病例增加情況,李秉穎醫生表示,這可能與解封後人們的活動增加有關,但並未達到失控的地步。

Ad Block
甲型鏈球菌

甲型鏈球菌會分泌毒性較強的毒素,健康的人若因傷口或咽喉感染,有時會引發嚴重感染迅速惡化成休克。

專家解讀:甲型鏈球菌的威脅與特性

對於甲型鏈球菌感染的預防,李秉穎醫生建議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傷口護理,並在出現咽喉疼痛或皮膚感染症狀時及時就醫,他表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營養均衡是預防此類感染的關鍵。」同時說道,雖然免疫功能較差的族群,例如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發生嚴重感染,但一般健康的人也應保持警惕,不過不必過度恐慌。

針對如何識別侵襲性甲型鏈球菌感染,李秉穎醫生解釋,一般來說,甲型鏈球菌感染常見於咽喉炎和皮膚感染,但當感染引起休克等嚴重症狀時,需立即就醫。侵襲性甲型鏈球菌感染可能會導致敗血症或其他危及生命的症狀,應引起高度重視。

李秉穎醫生最後強調,雖然日本今年的病例數有所增加,但仍未達到危險的地步。他呼籲大家保持冷靜,不要因為疫情解封而放鬆對於健康的警惕,正確了解甲型鏈球菌感染的風險及預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