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7-08-25 06:00:00

港大發現愛滋病患者腸炎機制 研新抗體阻炎症反應

分享:

愛滋病目前尚未有藥物可有效根治,患者因免疫系統失調,故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和其他併發症。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一個新的炎症機制,此機制有機會令患者引發腸道急性炎症和黏膜組織損傷,同時團隊亦成功研發了新抗體,可阻斷炎症機制,從而減弱愛滋病病毒引起的腸道炎症反應。


HIV-1病毒主要透過無保護的性接觸感染,主要感染人體其中一種免疫細胞,感染後期可使患者出現愛滋病,而早期感染二至三周時,病毒會率先感染人體黏膜組織的CD4 T淋巴細胞,令腸道中的CD4 T淋巴細胞明顯減少,而腸道的保護屏障被破壞,使腸道細菌容易進入腸道內層,患者會產生嚴重炎症反應和組織損傷,導致腸道內細菌易位和持續的免疫啟動。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愛滋病研究的團隊於2013年,已發現新型蛋白分子Δ42PD1後開始進一步研究,結果顯示,HIV-1感染患者在急性感染期間,Δ42PD1存在於腸道歸巢γδ-T淋巴細胞上,並且在HIV-1急性感染患者中含量較高。在實驗鼠模型研究發現,Δ42PD1陽性的γδ-T淋巴細胞,可以轉移至小鼠的小腸,並透過TLR4蛋白分子相關通路引致炎症反應,令感染者體內的腸道發炎和黏膜組織受損,這首次發現解釋了病毒感染後令腸道發炎的原因。

此外,研究團隊更成功研究新抗體,若在Δ42PD1陽性的γδ-T淋巴細胞到達小鼠腸道至少兩小時前使用此抗體,便可阻斷炎症機制的發生,並明顯減少HIV-1感染所引起的腸道炎症反應,小腸屏障受到保護,細菌無法進入腸道內層攻擊腸道組織。團隊希望此研究能幫助患者防治HIV感染所造成的早期腸道炎症反應、免疫啟動和黏膜組織損傷。

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圖右)表示,研究成果發現透過阻斷該炎症機制,可預防HIV-1急性感染引致的黏膜損傷等症狀,期望日後將抗體發展成為新的免疫療法,並擴展至其他機制相似的疾病,令更多病人可因此受益。

adblk6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