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3-27 06:00:00

膝關節痛 唔一定做手術

分享:

我們的膝部負責支撐身體大部分重量,一旦出現疼痛或活動不便,對生活可帶來重大影響。很多人認為膝關節痛的徹底治療方法,只有更換人工關節一途;其實如能在退化的早中期階段接受治療,不只可延遲換骹時間,甚至可能毋須來到這一步。當然,最重要是及早就醫,因為膝關節損壞是無可逆轉的,拖得愈久便愈難處理。
 

膝痛原因可分為創傷、勞損及發炎三類。骨科專科醫生潘德鄰解釋,膝部結構複雜,由關節內外韌帶、半月板軟骨,以致連接膝蓋的各組肌肉都可受傷,年輕至中年患者多於運動時招致創傷。「最常見是滑雪,或是在其他運動期間跌倒或碰撞等。有些可以自愈,但嚴重如韌帶斷裂,就要做手術才可治療。」
 

骨科專科醫生潘德鄰

骨科專科醫生潘德鄰

重複動作增加膝部壓力

勞損則隨年月而令病情惡化,原因是日常或工作很多重複性動作,為膝部帶來壓力,如上下樓梯或提取重物等,日積月累下使軟骨或半月板磨蝕。若已屆後期,則可能需要換人工關節才可止痛及恢復活動能力。「另外,發炎也是導致膝痛的原因,以感染性關節炎最常見。部分患者抵抗細菌的能力較差,如有糖尿病、腎病等,都有可能引致感染性發炎。痛風(關節尿酸上升),亦會引起發炎。」潘德鄰補充,經常行樓梯或崎嶇不平的路如行山,也使關節易受勞損,招致關節炎。


評估結構確定治療方案

以上三大原因,最終都可導致關節嚴重勞損,或需要換骹;但別過分憂慮,潘德鄰表示,經醫生評估關節結構實際上的破壞程度及症狀表現後,若非舉步維艱或十分疼痛,在早中期階段亦可考慮其他治療方法,「如果疼痛因十字韌帶或半月板受損,在切除損壞部分及修補後,已能改善狀況。在炎症初期階段,也可用藥物治療。」另外,止痛藥物能夠緩減關節受損帶來的痛楚,物理治療亦能鍛煉骨骼及肌肉,可能毋須更換人工關節。


防止及減慢勞損速度最重要

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都是以修補為主,患者不應忽略如何防止及減慢勞損速度。「膝痛不一定是愈來愈惡化的,保養得好便毋須換骹。」潘德鄰表示不可以「勞而不損」,因此平日應減少用力屈曲膝關節然後用力蹬直的動作,如上下樓梯、蹲下及拿重物等。「膝關節是有生命的,輕微勞損可自我修補,因此在爬山及長跑後,應隔一、兩周才再進行,讓身體得以恢復;軟骨長期沒有刺激會退化,毋須因保養關節而停止運動。」

潘德鄰強調,膝痛患者需要鞏固及強化膝部,除了減少損耗關節的活動,也要有一定的運動量來強化骨骼及肌肉,才能保養關節。「患者同時要顧全整體健康,包括內臟如心、肺、腎等,及有足夠營養,才可令關節良好。」另一方面,由中年步入老年的讀者,也要注意有否骨質疏鬆,否則也會增加膝部負擔。「記得要定時檢查骨質密度,如有輕微骨質疏鬆,就要補鈣及做適量運動。女性在懷孕及哺乳時,也要加緊補鈣。」很多日常食物如魚仔及蝦仔(連骨與殼食用)、鯪魚球、芝麻、豆腐、果仁、綠葉蔬菜、濃縮奶製品如芝士等,已能提供足夠鈣質;每天曬幾分鐘太陽也可獲得維他命D3,能幫助身體吸收鈣。


換骹以外選擇

以下幾種乃膝關節痛的早中期的治療方法,患者應按個人狀況及需要而選擇合適的方案︰

服用葡萄糖胺  甲殼類食物含量多,可以進食後循環送到關節;人體亦可生產葡萄糖胺,這是製造關節軟骨的原材料,理論上服用後吸收,部分成分可到達關節,藉以製造新的軟骨物質。潘德鄰表示,現時各個研究眾說紛紜,未能確定其實際效用。「但既然沒有副作用,讓病人服用也無不可。我的觀察是,關節勞損程度一般者,服用後確可減輕症狀;但情況嚴重的則助力不大。」

注射透明質酸  可作為膝關節的潤滑劑,能夠減少摩擦和痛楚,但只屬暫時性,藥效退去也可再注射。現時沒有證據指可以扭轉病情,故非長遠辦法。

注射富血小板血漿的治療法(PRP)  這是一種濃縮血小板,可刺激身體修補破壞組織的物質,對韌帶斷裂有明顯修補效果,不過用於治療膝關節痛則未有充分實驗證明。

截骨術  先將小腿骨頂部折斷,修正內翻位置後,再用鋼板或螺絲釘好。潘德鄰指出,昔日如因勞損導致膝關節內側塌陷,此手術可糾正膝部角度,目的是減慢勞損。「但如果關節表面損壞厲害,只做截骨術的作用不大,亦不能修補關節,索性更換人工關節反而可令活動更佳。」

adblk6
近年多了年輕一輩因滑雪而傷膝。

近年多了年輕一輩因滑雪而傷膝。

不停重複的動作如爬樓梯,對膝部會造成壓力和損耗。

不停重複的動作如爬樓梯,對膝部會造成壓力和損耗。

許多輕易得到的食材如魚仔乾,都含豐富的鈣質。

許多輕易得到的食材如魚仔乾,都含豐富的鈣質。

註冊中醫師麥嘉寶

註冊中醫師麥嘉寶

痹症、傷筋各有療方

註冊中醫師麥嘉寶指出,膝關節疼痛在中醫角度大致有「痹症」和「傷筋」的範疇。整體發病機理為血脈不通,筋膜失養,或因風、濕、寒或熱邪凝聚,或外傷瘀血,氣血運行不暢,引起肢體關節等痠痛、麻木、重著及屈伸不利。

「痹症」的發生,與體質因素、氣候條件、生活環境等有密切的關係,簡單而言,膝關節疼痛可分為內因和外因。正氣虛弱,抵抗力不足是「痹症」發生的內在基礎,而感受外邪則是痹症發生的外在因素。


肝脾腎差膝關節弱

先談談內因, 《黃帝內經》有云:「年老體虛,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麥嘉寶解釋大致意思是當我們步入老年期,肝腎虧衰,身體機能大不如前,而膝關節為肝脾腎三經所系,肝主筋、脾主肌肉、腎主骨,故膝為筋、肉、骨相連匯合點,所以受影響會較明顯。隨年紀漸長,器官功能開始下跌,引致肝腎不足,無力濡養膝關節筋骨,則可發而為病。麥嘉寶說就是《張氏醫通》所說的「膝為筋之府,膝痛無有不因肝腎虧虛者。」

此外,《黃帝內經》「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說明「外因」就是指感受風寒濕熱之邪。居住於寒冷潮濕之地,香港三、四月份天氣潮濕而帶寒意就算是這氣候的一種;或是長期在水下工作,或是經常涉水淋雨,感受風寒濕邪,亦會令邪氣入侵及閉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就會引起膝關節痛楚。根據風寒濕邪之偏重,臨床症狀可有不同。「風痹」特點為疼痛遊走,痛無定處;「寒痹」則疼痛較劇,痛有定處,遇寒痛增,得熱痛減,局部皮色不紅,觸之不熱;「濕痹」肢體關節痠痛重著不移,或有腫脹,肌膚麻木不仁,陰雨天加重或發作。麥嘉寶說風寒濕之邪久鬱亦有機會變為「化熱」,變成「熱痹」,臨床症狀除了關節疼痛外,還可見局部灼熱紅腫,配合舌脈的變化,才能確診。


針灸刺激穴位療痛

針灸通過對局部病變及穴位的刺激,達到疏通膝部氣血,通經活絡,行氣止痛的目的,所謂通則不痛。常用穴位為局部取穴,包括犢鼻、內膝眼、鶴頂、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血海及梁丘,麥嘉寶補充說,醫師會根據每位患者的臨床徵狀,了解病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才作斷症加減配合其他穴位。麥嘉寶指食療可以用具有去風除濕,活血通絡及補肝腎強筋骨的藥材,如桑寄生、川芎、桑枝、羌活、獨活、牛膝、骨碎補、杜仲等。
 

針炙三膝位 - 此為膝三針,為治療膝痛主要穴位。

針炙三膝位 - 此為膝三針,為治療膝痛主要穴位。

日常穴位按摩運動

運動 1
雙手同時按揉血海、梁丘及足三里穴1分鐘,每日3至5次,達至痠脹感為度。

血海
歸經:脾經(疏通膝部氣血,活血行氣)
定位: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

梁丘
歸經:胃經(調理脾胃,健脾化濕)
定位:大腿前面,屈膝,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處。

足三里
歸經:胃經(調理脾胃,清熱化濕)
定位: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當脛骨前肌中。

運動 2
雙手同時按揉陽陵泉及陰陵泉穴1分鐘,每日3至5次,達至痠脹感為度。

陽陵泉
歸經:膽經(為筋會,治療筋病主要穴,可舒筋健膝)
定位:小腿外側部,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陰陵泉
歸經:脾經(健脾去濕)
定位: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與陽陵泉相對。

運動 3
按揉委陽穴1分鐘,每日3至5次,達至痠脹感為度。

委陽穴
歸經:膀胱經
定位:膝後,膕窩橫紋上,股二頭肌肌腱內側緣穴位。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