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城大研究發現,引用故事介入治療法,可減低學童的欺凌和侵略行為。心理學家陳頌恩博士(Joanne)亦指出,閱讀對小孩的身心健康成長十分重要,鼓勵家長們可以圖書作小工具實行「閱讀情緒教育法」,幫助子女學習自我管理情緒,同時提升小朋友睡眠質素。
家長要留意孩子的健康及情緒問題
寶寶初誕生由媽媽的肚子裡來到世界,對寶寶來說是一個大轉變,必須慢慢適應新環境,而且,寶寶一開始未能以說話來表達自己。因此,家長應多留意0至6歲小朋友的表現,如發現與平日有所不同時,家長則要特別留意小朋友的健康和情緒是否出現了問題。0至6歲的幼童有機會因為初嘗上學、課外活動或遇上社交而感到壓力,家長應細心留意及盡早發現並處理,減低因過多壓力而導致小朋友的心理健康受到負面影響。Joanne建議家長可從孩子生理、心理同社交3方面的發展著手留意:
招數一:透過「閱讀情緒教育法」 引導孩子正確學習處理情緒
幼兒時期(0至6歲)是培養心理健康的黃金時間,幼兒從很小就能夠體驗並逐漸發展自我意識情緒。心理學家陳頌恩博士(Joanne)建議家長可以透過「閱讀情緒教育法」進行情緒教育,在親子閱讀時,透過向小孩描述故事角色的感受及情緒,引導幼兒代入角色,認識人物情緒。平日家長亦應該多留意小朋友的情緒,了解小朋友的個人感受,避免否定小孩的負面情緒,而是幫助小朋友去認識、接納自己的情緒,並引導他們如何正確表達、管理情緒。由小開始透過「閱讀情緒教育法」引導小朋友處理情緒,對於他們日後的社交發展亦有莫大幫助。
招數二:睡前閱讀圖書題材要注意!建立睡眠常規可提升小朋友睡眠質素
半歲以後,寶寶的睡眠仍佔每天的大部分時間。若寶寶到了睡眠時間卻不肯睡覺,家長應該怎辦?心理學家Joanne表示,小孩的睡眠質素跟睡眠環境有關,房間的濕度、溫度、光暗,寢具是否舒適、乾淨,都會影響小朋友是否睡得好。同時,家長可以透過建立睡眠常規,培養子女每日睡覺前做同樣的事,像是先換睡衣,再一起閱讀、聽音樂等,令小朋友做好心理準備去睡覺,從而提升小孩的睡眠質素。Joanne亦建議,睡前閱讀的內容不應該過份緊張刺激,譬如被恐龍追趕的冒險故事都可能令到小朋友睡不着。
招數三 : 家長應以身教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習慣 共度親子時光
Joanne表示,「小朋友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家長可以在小朋友面前看書,起身教作用,和小朋友進行親子閱讀,再逐漸令小朋友建立自主閱讀的習慣。」這個過程中,父母主要作為鼓勵者的角色,為孩子選取適合年齡的閱讀材料,同時可以把書放在常見的位置,令小朋友隨手可得,更加願意自己拿來閱讀。當小朋友想自己閱讀卻末能逐頁逐頁揭書時,家長不需要即時刻意改正,可以先陪小朋友閱讀有興趣的地方,然後再一齊按順序把故事看完,令孩子自主發展閱讀興趣,感受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