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06-12 12:30:00

不是所有癌症都有篩查

分享:

為甚麼癌症如此難被發現?為甚麼發現癌症時,多數為時已晚?

大多數惡性腫瘤都是不動聲色地在人體裡慢慢生長,如果腫瘤並非長在神經或血管附近,不會壓到其他器官,通常都沒有症狀。到患者感不適、去找醫生檢查時,腫瘤常常已大到影響正常生理機能,才會引發症狀。

例如食道癌,當腫瘤像一毫子般大時,是沒有症狀的,當腫瘤長到雞蛋般大時,才會有阻塞食道的症狀出現,但這時候,腫瘤可能已在體內潛伏一、兩年了,不單只腫瘤已長大,而且擴散了的風險也較大。

無症狀不代表無癌症。因此,癌病篩查尤其重要,可透過簡單方法,找出可能患病者,以作跟進診斷,期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可惜,不是所有癌症都有篩查方法,其實很多癌症是沒法篩查的,即沒有簡單方法可以大致排除患病可能。

在考慮是否進行癌病篩查時,需要衡量篩查的好處,是否高於篩查的風險和成本。假如檢驗費用高昂,或有一定危險性,是否值得進行?考慮因素包括:

  1. 篩查方法的準確性(是否會出現大量假陽性或假陰性?)
  2. 癌病的發生機率(若是罕見的癌病,作篩查的意思有多大?)
  3. 檢驗方法對人體有沒有傷害性(例如輻射、出血等?)
  4. 隨後的確診癌症程序是否對病人有傷害(病人的確診程序有多大風險?例如出血、細菌入血的風險,倘篩查結果是假陽性,病人是否值得承受這些風險?)
  5. 該癌症如確診是否有適當的治療(如無法治療,篩查是否有意思?)
  6. 早發現癌症是否可以提升治愈的機會

下周討論篩查方法及要求。

adblk6

(疾病篩查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