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由作者提供)
前文曾經提過,花生食太多也會出問題,其實這其中涉及了中醫的其中一個重要思維:中庸之道。
要解釋中醫的思想最好還是從實際的例子去講。常常有病人來求診治療關於脾胃方面的問題,其實在脾胃出現的問題正是反映中庸之道的一個好示範,因為脾胃的疾病往往和人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以中醫裏「痞滿」一病為例,其症狀表現為自覺的胃腹間脹滿不適的感覺,而常見導致此一症狀出現的因素包括有飲食無節制和情緒失控。
生活中進食太多難以消化的食物會令脾胃的消化功能難以負荷;飲食中太多生冷的食物會損傷脾胃的消化功能;另一方面,臨床上常見一些經常容易緊張或發脾氣的人也會出現胃脹噯氣的情況,這就是所謂肝氣犯胃的表現。(肝是指中醫臟象學說中的肝系統,並非單指解剖上的肝臟)。而追求中庸之道的生活態度就是解除這些致病因素的有效方法,適量均衡的飲食、平和的心境都能避免脾胃出現毛病。因此假如花生食太多導致胃脹,解決的方法就是減少進食以及做些運動以幫助消化。
當然中庸之道實際上出自孔子的《論語》,但中醫的思維正是與中華文化相連貫的,因此無論是身體的問題還是社會的問題也可嘗試用中醫的思維去尋求解答。例如如果社會上某些力量太過超然,會導致甚麼毛病?
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冼世豪醫師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