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是癌症常規治療方法之一,但化療的毒性也眾所周知。藥物的毒性在中醫稱之為「藥毒」。傳統的藥毒既包括植物藥,也包括金石藥。如斷腸草、曼陀羅、馬錢子、甘遂、某些毒菌等屬於植物藥中的毒藥,砒霜、礜石、雄黃、鉛丹、水銀等則屬於金石藥中的毒藥。中醫傳統都有針對這些劇毒藥物行之有效的解毒方法。化療藥物有的來源於天然植物,紫杉醇最初來自太平洋紫杉(Taxus brevifolia),現在主要靠人工合成;有的來自抗生素,如蒽環類抗生素阿黴素等;有的含有重金屬,如鉑類化療藥含鉑、砷劑如亞砷酸(三氧化二砷)就是我們熟悉的砒霜。化療藥物對人體的毒性可分為短期毒性和長期毒性,短期毒性如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口瘡、骨髓抑制、周圍神經炎、肝腎毒性等;長期毒性如心臟毒性、生殖毒性、免疫抑制、致癌、致畸等。化療藥物對人體的毒性也可歸屬於「藥毒」範疇。
普羅大眾普遍也瞭解一些解毒方法,如煮綠豆水,但對於化療藥物解毒尚不足夠。中醫能否化解化療的毒性?既然中醫有各種針對植物性礦物性毒藥的有效解毒方法,那麼化療藥物也不例外,我們可以從傳統中醫藥典籍中尋找答案。特別是歷史上從魏晉至隋唐,有相當長一段時期達官貴人盛行服石,嗑藥成風,危害甚烈,這一時期也積累了豐富的礦物性毒藥的解毒經驗。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助理教授陶志廣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