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02-19 04:30:00
日報

中醫史上的傳染病

分享:

近日肺炎肆虐,人人都更注重保養。中醫歷史上又如何看待傳染病?傳染病在古代是非常可怕的災難,亦為人民生命帶來重大損害。文學家曹植在《說疫論》記載:「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顯示了當時人民感染傳染病的慘況。

史上各朝代對於傳染病都採取不同的防疫措施,秦朝法規定將麻風病者送往「癘遷所」首見有隔離患者的概念,與現今預防措施類似。而到明朝是中醫歷史上對防治傳染病有重大進展的朝代,當時除傳出「種痘之法」外,明代醫家吳又可著作了治療疫病的《溫疫論》亦指出傳染病的機理及治療方法。他認為瘟疫由四時的癘氣引起,是異常之氣,形容「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故此異氣易令正氣不足的人感受到外邪而得病。當中的癘氣與現今傳染病相似,均有高傳染性,高死亡率的特徵。

adblk6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是抗邪關鍵。上古之時,當時防疫重點已大致為隔離、接種疫苗、消毒及在未受到病毒感染前,增強自身的抗病力。現今更可以已較文明的衛生方法控制病毒流行。從古到今,保持良好作息、減少接觸患者,養成身心健康,找適當醫者調理體質,是防疫不二法門。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曾芷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