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病泛指所有以情緒困擾為主要特質的疾患,症狀一般會持續4個星期或以上,而且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困擾。
「七情」、「情志」是近年中醫學中最頻繁關於情緒的術語,七情:指喜、怒、憂、思、恐、悲、驚,是正常的情志活動,一般不會導致疾病。當七情活動過強或過於持久,超過了機體的耐受,引起臟腑氣血功能紊亂,就會導致病態的情緒及症狀,成為「情志病」。
《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即不同的過激情緒刺激,會損傷相應的的臟腑。心主神志,過喜傷心,常出現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肝主疏洩,過怒傷肝,常出現胸脅脹痛、面紅目赤、悶悶不樂等症狀;脾主運化,過度思慮會傷脾,常出現食慾不振、脘腹脹悶、噯氣等症狀;肺主氣,過度傷憂傷肺,會出現神疲乏力、易咳嗽、氣短等症狀;腎主前後陰,過度驚恐傷腎,會出現遺精、大小便失禁等症狀。中醫在治療情緒病需在建立整體觀念和辨證的基礎上,對此病進行全面分析,根據不同病情制訂不同的方案,形成「身心同治」的治療原則。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策劃了「中醫藥改善情緒或失眠研究計劃」,詳情請留意浸大中醫最新消息。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助理講師吳杏瑤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