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3-10-24 04:29:55
日報

便秘

分享:
便秘

便秘

依脊骨神經醫學的定義,一天的排便次數少於一次、糞便經常性乾硬,或是排便時有疼痛感,都屬於便秘。

到底怎樣的排便頻率才算正常呢?從脊骨神經醫學角度來看,一天2至3次的排便頻率才屬於「正常」的生理作息。因為就理想的代謝來說,食物在身體裡停留的時間,最好維持在8至14小時內,超過這個時間就會影響腸胃道裡的酵素分泌,還會破壞腸道黏膜,增加腸道中壞菌含量,進而產生毒素和致癌物質。

很多人認為便秘是因為生活形態改變。但很多的便秘都是因為盆骨歪斜或是腰椎錯位造成,只要盆骨回到正確位置,便秘有機會可以改善。

adblk6

當盆骨歪斜時,盆骨中的薦神經叢受到壓迫,抑制副交感神經的作用,使身體代謝變得緩慢,讓酵素分泌減少、增加食物在腸道停留的時間。如果再加上水分攝取不足、神經運作失衡,糞便自然會變得乾硬,也比較難排出。而長期便秘的結果,則會讓小腹變大、腹肌無力,體態也會漸漸形成下半身較寬的沙漏形或是啤梨形。

運動可加強下腹部肌群的收縮,平衡盆骨周邊的肌肉,有助改善便秘。記得做以下動作時將下腹部肌肉收到最緊,效果會更顯著。

 便秘改善運動
1. 雙腳跪在墊上,膝蓋與肩同寬,上半身趴著,用手肘撐住身體,頸部放鬆。背部弓起來,腹部收緊,停留20秒。
2. 腰部往下壓,臀部翹高,眼睛直視前方,停留20秒。
3. 臀部往後坐,但不要坐到腳上。上半身往前延伸,停留20秒後回到步驟1的位置。
4. 共做8至10次。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