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湯肉是否一定汆水?應用泠水還是熱水?廚師用經驗來說,我也不妨用食療的角度來說。
肉食煲湯前要汆水,主要是去除肉類中異味和血污。體積大及連骨的肉塊,例如西施骨、豬脊骨、豬筒骨、豬牛的尾骨、肋骨等,應用冷水來汆水。那麼,肉和骨在冷水漸漸升溫的過程中,那些帶有腥、羶、臊味的分子就會分解到水中。若用沸水來汆水,肉食的表面會因受熱而快速凝固,肉食內部的血污和異味物質就不易分解出。
汆水的過程中,肉類中的親水蛋白流出,令水變成奶白色,肉骨切得愈細,它們與水的接觸面積愈多,營養流失也會較多。因此,汆水的時間,一般控制在七到八成熟即可,不必煮到熟透。
然在處理那些切細了的肉食時,例如煮雞煲或乳鴿煲,魚塊或切成薄片的肉類時,就可以用沸水汆水,來減少營養流失。有些人甚至不汆水,直接將肉料放入湯內煮。分別是汆水的話,湯水清澈味鮮;不汆水的話,湯味濃郁,色澤混濁奶白具高湯效果。不過,動物內臟異味較濃,個人習慣,處理內臟不但要汆水,而且要用冷水汆水。
老火湯美味,但一直為人詬病的是它含有太多磷質,加重腎臟的負擔,不宜常飲。而研究發現:冷水汆水處理後的肉湯,與不經汆水處理的肉湯比較,冷水汆水的樣本,磷含量明顯下降,而蛋白質含量不變,故汆水處理,較符合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