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87577517_I9.jpg?itok=4uxWHroW×tamp=1739378850)
受疫情影響市民減少外出,但意外及緊急事件不會因為疫情而消失,各大醫院的急症室須時刻配備足夠血液以應付如突發情況,如遇上交通意外受傷,須立即輸血的嚴重內出血病人。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近日血液收集量,並不足以應付全港醫院每天所需,呼籲市民前往捐血站捐血。
「一個傷者在手術台,隨時可消耗20至30袋血,還有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全賴有足夠及適合的血液與血製品,病人得以生存,同時亦憑藉著輸血的時刻,醫護人員爭取到寶貴的時間及空間去復修患者的器官。」行醫超過30年的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部門主管何曉輝醫生高中時期就開始捐血,他當時只覺得捐血代表「大個仔」,可以盡社會責任亦不會對身體有害。直到後來成為醫生、尤其是急症室醫生,恆常捐血的使命感更大。
何醫生指出,就緊急輸血而言,鈍性創傷在急症室內較常見,例如交通意外或高處墮下的傷者,即時評估及診斷體內器官創傷相對比較複雜;更難處理的是嚴重盆骨創傷患者,內出血嚴重的話有機會須立即輸血。救人爭分奪秒,出血器官未受控前,輸血是唯一可以令病人續命的方法。
「捐血救人」不單是一句口號,血液救活了不少嚴重失血的創傷病人,當然還有一班患有地中海貧血、血癌等的病人,他們每天皆等待足夠血液以作輸血治療。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全線捐血站、流動捐血車及流動捐血隊目前照常服務。所有捐血點皆遵行醫療服務處所的防疫措施,前來捐血的市民進入捐血站須佩戴口罩,並先量體溫及消毒雙手,站內設施亦加強消毒清潔,以確保捐血者及血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