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12-02 04:30:00
日報

秋冬養生宜養陰 少吃辛散之品慎進補

分享:

中醫主張「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秋冬季陰氣旺盛時補陰,事半功倍;故秋冬常用沙參、玉竹、麥冬、百合等煲湯來養陰。此外,有些蔬果亦有助於秋冬養陰,如在秋季可適當地多吃蘋果、鴨梨、石榴、無花果、檸檬、山楂、葡萄等;冬季可多吃白蘿蔔、番茄、銀耳、豆腐、豆芽、蜂蜜、粳米、黑芝麻、蓮藕、核桃等。
 

秋冬養生存在一些誤區,宜在中醫師指導下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另外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秋收冬藏」,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應該盡量少吃蔥、薑、蒜、韭菜、香菜、辣椒等辛散之品;也有人喜歡冬季食用牛羊肉類、辛辣溫燥食物來補陽暖身,但冬季陽氣宜藏裡,若被鼓動浮越在外,易被耗散。及至「冬至」陰氣盛極、陽氣始升,才適合食用羊肉湯助陽氣的生發。

秋冬季養生不僅限於「吃」,注意日常起居習慣也很重要。《黃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早臥早起」,在秋季晚睡易傷肺;「冬三月……早卧晚起」,冬季晚睡易傷腎。在秋冬季做運動也要適度,避免大汗淋漓,損傷人體之陰液。另外,「秋收冬藏」,中老年人宜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作者為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講師吳俊梅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