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接受手術切除腦腫瘤,不少病人都感到惶恐甚至抗拒。開腦當然是大件事,亦有一定的危險性,但現在醫療技術不斷進步,開腦手術其實並非大家所想般危險。今次暫且不討論手術有多安全,而是讓大家了解,腦科醫生提出手術建議前會有何考慮。
首要考慮的因素當然是腫瘤的性質、位置、體積及對周邊組織的影響,從而選擇及評估手術的方法、風險及併發症。第二個因素則是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尤其是年紀較大、患有長期病或轉移性腦腫瘤的病人,醫生需要判斷病人是否適合接受手術,醫學界常用功能狀態評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作為評估標準。若評分在70分或者以上,代表病人有自我護理及行動的能力,可以自主生活,醫生通常也會建議病人盡量接受治療。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病人及家屬的期望和意見亦十分重要。病人對治療有決定的權利,而且手術只是治療的其中一個選項,還有其他治療如電療、藥物或其他治療可用。
最後但也很關鍵的因素病人的預後情況,例如一些癌症轉移上腦的個案,若原發腫瘤有機會受到控制,通常也會建議病人接受腦腫瘤切除手術,因為此舉有機會增加病人的存活機會及壽命。手術後病人便可接受藥物治療,處理身體其他位置的腫瘤。雖然現時藥物推陳出新,但有些藥物未必可以通過腦血屏障發揮作用,因此手術仍是清除腦內腫瘤的最有效方法。
總括而言,醫生對手術的考慮主要是治療否為病人帶來更大的得著,而病人面對腦腫瘤亦都毋須太過擔心,應該與醫生全面溝通,選取合適自己的方案,以取得最好的結果。
作者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熊偉民

熊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