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人們說,腹瀉最擔心脫水,所以,當出現中度以上的脫水表現時,或不肯飲水補充時,便需要入院以點滴補充水分和鹽分。若果情況輕一點,就可以在家中休息,並服用益生菌。另外,止瀉藥、止肚痛藥、止嘔吐藥都是不太應該食的藥物,更不要食抗生素。這並非事實的全部。
簡單的控制病情藥物,並不一定會令病情惡化,或引致併發症。相反,可以協助病人度過辛苦的時光,情況就如頭痛食頭痛藥一樣;沒有絕對的對或絕對的錯,只有自己的選擇。
至於抗生素,請不要預先把它拒諸門外,因為有很多情況下是需要的。原來,除了大家熟悉的「感冒入腸」外,有很大部分的腹瀉是「食源性」的,尤其是細菌的感染。其中一種常見的是彎曲桿菌的感染。這細菌可感染人類,以5歲以下和十多歲年輕人為主,而如老人家受感染,症狀會比較嚴重。這種細菌多存在於動物身上,所以不時會經未煮熟的肉類、未消毒的牛奶傳播。同時,交叉污染也不可忽視,如盛載食物的器具和設備也是常見的污染媒體。而人傳人的途徑也常發生,例如患者如廁後不潔、為患病嬰兒換尿片時清潔不佳、製作餸菜的人員等。所以,清潔雙手非常重要。
有需要時,醫生會安排病人的糞便作細菌培植。但在培植的過程中,醫生會考慮在以下的情況處方抗生素,以減少彎曲桿菌感染的併發症,例如神經感染、敗血症等。
‧出現高熱不退
‧大便帶血
‧每天超過8次以上的排便
‧病情持續1星期以上
‧懷孕中
‧出現腸道以外的病徵,如血壓、精神狀態
以上的例子只是其中一個情況。所以,不要在腹瀉的疾病上,以為益生菌是唯一合適的藥物。醫生會根據個人的情況去安排化驗、入院治療、控制病徵的藥物,甚至抗生素,只要用得有理,不用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