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感受到疼痛時,那是身體向我們發出警號。特別是關節疼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更可能顯示潛在的健康問題。這種疼痛源於神經末梢感應到危險訊號,再經由大腦解讀而產生的感受。而關節疼痛最常見的來源是周圍組織的損傷或發炎,包括軟骨、韌帶、肌腱和滑膜等構造的異常。
關節疼痛的成因很多,可以大致歸納為幾個主要類型。首先是創傷性傷害,可能來自跌倒、意外事故或運動傷害;其次是退化性疾病,最典型的就是好發於中老年人的骨關節炎;第三類是發炎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痛風;最後則是感染引起的問題,如化膿性關節炎。每種類型都有其特殊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方式。
當身體偵測到傷害時,會啟動發炎反應作為防禦機制。免疫細胞會釋放特定的化學物質,導致患處出現腫脹、發熱和疼痛等症狀。以最常見的骨關節炎為例,保護關節的軟骨逐漸磨損,使得骨頭直接暴露,不只造成疼痛,還會限制關節活動。持續的發炎狀態更會使神經末梢變得更加敏感,讓疼痛感受更加劇烈。
急性疼痛通常與突發性創傷有關,而慢性疼痛則多提示退化性或發炎性疾病的存在。若只有單一關節疼痛,較可能是骨關節炎或局部受傷;若出現多處關節對稱性疼痛,則要考慮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可能。活動時加重而休息時緩解的疼痛,常見於骨關節炎;相反地,若在休息時仍持續疼痛,則較可能是發炎性關節炎。
面對關節疼痛,最重要的是及早就醫診斷,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