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每年平均約有三千多人死於中風,是本港排行第四的致命疾病,患者多為50歲以上中老年人士,但近年數據顯示中風發病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部分患者中風前未能察覺健康出現問題,一旦突然中風後卻飽受後遺症困擾,嚴重影響患者及家人的日常生活。
中風在傳統中醫學上又名「卒中」,早於二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已有記載。如不幸患上中風,可及早配合中醫針灸及中藥治療,能大大紓緩病情。利用針灸治療刺激頭部穴位,可促進腦細胞代償喪失功能的壞死細胞,更可針對腦部行動或語言區域的相關穴位作針刺,加快康復進度。而針刺四肢則可局部刺激肌肉及疏通經絡氣血,改善肌肉僵硬及提升活動能力。
除針灸以外,患者亦可通過內服中藥改善病情,常用中藥包括黃蓍、紅花、桃仁、地龍等,取補氣活血之效,改善中風恢復期肢體軟弱無力或僵硬疼痛等症狀。如患者中風後仍血壓偏高,常見頭痛眩暈、雙目通紅等,則可用天麻、鈎藤、石決明等平肝熄風、清熱明目,減低復發風險。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李思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