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03-05 04:30:00
日報

類風濕性關節炎新治療

分享: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病的一種,由於免疫系統誤認身體器官為外來物質,導致發炎。它主要攻擊關節中的滑膜,引致滑膜炎。長期關節發炎不受控會導致關節侵蝕。過往由於診斷和治療方法不成熟,部分病人關節永久變形,並喪失功能和活動能力。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多帶有自身抗體,血液發炎指數上升,在超聲波掃描影像上表現滑膜增厚和發炎。這些證據有助早期診斷,讓治療盡快在黃金期內開展。
 

要控制病情和防止關節變形,最重要是盡快停止發炎,讓病情緩解。對於較嚴重的病人,以往通常使用類固醇治療。類固醇效果迅速,但高劑量長期使用導致骨質疏鬆、身體肥胖、失眠和內分泌失調等副作用。多年前生物製劑研發成功,讓部分病人不需要承受類固醇的副作用。一些對傳統免疫系統抑制劑有不良反應的病人,對生物製劑也有良好效果。可是,生物製劑也不是有百分之百的效果,而傳統的生物製劑需要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


近年,醫學界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有所突破,透過調節細胞表面的JAK受體以治療關節發炎,這種新式的非生物製劑標靶治療,和傳統的生物製劑製造方法和藥理機制不同,可以口服使用。最新研究顯示治療效果比傳統生物製劑更快和更有效,進一步提高病情緩解的機會。
作者為風濕及內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