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屆亞太風濕病聯盟會議本周在香港召開,約千名本港和海外專家到香港交流。在過去十數年,風濕病學發展迅速,在對疾病的認識、診斷、評估和治療上不斷提升。由於科學家對病理和免疫學的認識加深,疾病分類和診斷標準得到完善。例如舊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分類方法只能診斷較後期的疾病,而新的標準則可讓病人在治療黃金期得以診斷。另外,強直性脊椎炎給重新命名和分類,令以往未能判斷的病情,納入新制訂的脊椎關節炎分類標準。
在診斷技術方面,科學家陸續發現更多自身抗體,例如皮肌炎抗體,有助醫生及早偵測疾病。基因和分子的研究讓我們了解相同疾病在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醫學界在二百多種風濕免疫病外,發現更多新的疾病。此外,超聲掃描亦得到廣泛使用,讓風濕病科醫生看到皮膚下關節肌骼的結構,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滑膜炎,強直性脊椎炎的肌腱炎和乾燥綜合症的口水腺炎等,有助準確診斷和跟進治療效果。
在治療方面,類固醇和傳統的免疫抑制劑有其局限性,自身免疫病的標靶治療讓部分較難治療的風濕病,或對傳統治療方法反應欠佳的病人帶來曙光。相對傳統藥物,標靶藥物對身體發揮的作用具選擇性,治療更精準。以上種種突破大大降低關節變形和器官受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