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衛生署的人口健康調查,香港有近六成受訪者(年齡介乎15至84歲)患有其中一項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三高在初期時,可以毫無症狀,一旦引發併發症,後果嚴重。不少年輕人、中年人,以為三高與自己無關,其實不然,三高更有年輕化趨勢。現在就逐一拆解大家對三高的謬誤。
1. 何謂三高?
血糖高:正常空腹血糖應少於5.6mmol/L。5.6至7mmol/L屬於偏高,7mmol/L以上可診斷為糖尿病。
血壓高: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最新指引,正常血壓應在130/80mmHg以下。
血脂高:如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及三酸甘油脂偏高,而高密度膽固醇(俗稱好膽)偏低,就是不理想。
2. 甚麼是代謝綜合症?與三高有何關係?
代謝綜合症是一系列的醫學情況,會增加心臟病或糖尿病的風險。下列5種情況,如患者有3種或以上便可定義為代謝綜合症:
- 中央肥胖(男士腰圍超過90cm、女士超過80cm)
- 三酸甘油脂在1.7mmol/L以上
- 高密度膽固醇在1.0mmol/L以下(男士)或1.3mmol/L以下(女士)
- 血壓高於130/85mmHg 或現正服用血壓藥
- 血糖高於 5.6mmol/L 或現正服用糖尿藥
3. 三高是隱形殺手?
早期三高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很多人要做體檢時驗血才會發現自己有三高。三高確是隱形殺手,重症有致命風險。
血壓高:患者會頭暈、頭痛、面紅,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例如中風、冠心病、動脈瘤、心臟衰竭、視網膜病變和腎硬化症等。
血糖高:可導致體重下降、尿頻、疲倦。長遠來說,大大增加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衰竭、足部循環及神經系統病變風險(嚴重者有糖尿腳可能需要截肢)。
血脂高:可以說是毫無症狀,長遠有機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心病、凝固的血塊更有可能堵塞腦血管,導致腦中風;如堵塞腎血管,可導致腎衰竭。
4. 長者高血壓好平常?
高血壓常被誤解是老化常見情況,其實有誤解。對長者來說,高血壓是慢性疾病,即便是長者,亦應通過嚴格控制,從而減低心血管病及中風風險。
5. 三高是食回來還是天生?
當然,家族有三高病史,患上三高的機會便更高。例如一型糖尿病是先天性的,很多患者年輕時已病發。不過,不少三高個案都是後天生活及飲食習慣引起。例如飲食偏向太鹹、太甜、高脂食品,缺乏帶氧運動,都會增加患上三高風險。
6. 有三高一定要食藥?
初期的三高,可以嘗試透過飲食、作息和運動習慣改善。進食低糖、低脂及低鈉的食物,多菜少肉;每星期進行最少5天、每次30分鐘的帶氧運動(例如急步行或慢跑)。另外,好煙酒的患者也應及早戒煙戒酒。
7. 日常飲食避開高膽固醇食物,血脂便會下降?
其實從飲食吸收的膽固醇只佔體內膽固醇二至三成,其餘都是源自肝臟製造的膽固醇。最新一期的「美國飲食指南」已取消膳食膽固醇的限制,例如有高血脂不能吃蛋的說法已不成立。反而,應該避免高飽和脂肪,以及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例如肥肉、精製食物、內臟、煎炸食物等。
8. 一旦服食控制三高的藥物,便要成世食?
這很難說,要視乎患者改善生活和飲食模式的意志。有部分患者因為家族遺傳,難以後天改善,長期服藥難以避免。長期服藥不會造成依賴,三高患者如需服藥大可放心。最危險反而是患者以為三高指標回復正常便自行停藥,尤其是血壓和血糖,一旦停藥血壓和血糖大上大落,對病人反而更危險。患者應聽從醫生指示,調較藥物劑量亦須經醫生評估。
作者為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家庭醫學科醫生曹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