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進步,現在有更多藥物可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減少損害肝臓。然而, 長期服用乙肝藥物的患者面臨著一個較不為人知的風險——骨質疏鬆和骨折。因此, 患者在控制病情之餘, 亦要注意長期服藥可有影響骨骼健康。
部分病情活躍的乙型肝炎患者需要長期每天服藥,因為這種病毒會導致肝臟發炎,增加患上肝癌風險。目前的口服藥物主要目的是抑制肝炎病毒,將其水平降至零,從而減少肝硬化和肝癌機會。
不過,即使病毒量和肝酵素水平合格,患者也未必適合停藥。e抗原陽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如要達到停藥標準,一般必須用藥起碼至少兩至三年,血液檢查結果要肝酵素正常、乙肝病毒量歸零、沒有肝硬化,以及e抗原由陽性變為陰性和產生e抗體才可考慮停藥。至於e抗原陰性的乙型肝炎患者的藥物治療計劃,則建議長期服藥抑制肝炎病毒,保護肝臟健康。
45歲後增加骨質疏鬆風險
有研究顯示,在45至54歲的乙肝患者中,約20%的人患有骨質疏鬆,而在64至72歲的患者中,這一比例上升至約40%。由此可見,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的風險也會顯著増加。因此,骨質疏鬆檢查已成為乙肝患者常規檢查的一部分,醫生亦會提醒患者,與同年齡的人相比,他們的骨質疏鬆風險更高。
根據中文大學的研究,服用恩替卡韋(ETV)和富馬酸替諾福韋(TDF)的年長乙型肝炎患者, 在治療開始頭兩年的骨折風險相若,但逾兩年後,服用TDF的患者明顯有較大骨折危機,而8年後的累積發生率亦高出五成。至於新一代抗病毒藥磷丙替諾福韋(Tenofovir Alafenamide,簡稱TAF),在減少引起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風險方面表現較佳。
根據日本研究得出,服用其他核酸同質物(Nucleos(t)ide analogues, NA)藥物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在轉為接受TAF治療後,骨質密度有明顯改善。也有研究指出,與接受TDF治療的患者比較,接受TAF治療的乙肝患者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約低於32%。
已經連續服用乙肝藥物5至10年,並且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在年齡增長後,骨質疏鬆和骨折風險的評估便愈來愈重要。假如骨折風險較高,可以跟醫生討論乙肝藥物治療計劃,選擇一種有效控制乙肝而對骨質密度影響較少的治療。
患者千萬別因為擔心骨折或骨質疏鬆風險而自行停藥或減藥,因為此舉可令病毒不受控制,損害肝臓。患者特別是年長的一群,最重要是接受骨質檢查並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轉藥,由於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同,因此轉藥的決定應根據個人的健康狀況而定,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除了考慮轉藥,也有其他措施幫助預防骨質疏鬆和骨折,首先是要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他命D,如有需要也可服用相關的營養補充劑。另外,適量運動、充足休息、戒煙、減少飲酒以及均衡飲食,也是保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很多患者誤以為乙肝病毒一定使身體虛弱,其實只要肝酵素水平得到控制,乙肝患者的生活質素可以與同齡人相似。因此,患者不應該以乙肝病毒為藉口而避免運動。事實上,許多四、 五十歲的乙肝患者仍然可以參與足球、馬拉松等運動,並不影響心肺功能或運動能力。
做運動要量力而為
至於肝臓已經受到影響、出現肝硬化的乙肝病毒患者,運動類型和強度應根據個人健康狀況來決定。而年齡較大的患者,建議進行輕量運動如快步走,每次約30分鐘即可,最重要是量力而為。
乙肝患者在年齡增長時,應與醫生多加溝通,通過定期檢查、營養補充、調整運動和生活方式來管理骨骼健康。如果骨質疏鬆風險較高的患者,應跟醫生商量有乙肝藥物治療方案,確保控制病毒之餘, 同時減少長期用藥引起的副作用。
作者為肝臓科專科醫生吳瑞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