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3-05 06:00:00

功能性水腫的中醫藥治療

分享:

無營養性與器質性病變的水腫,醫學上叫功能性水腫,也稱良性水腫,是臨床的常見病。水腫與高溫、肥胖、體位、月經、年老或藥物等多種因素有關,而本病的發生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亦稱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此類水腫男女均可發生,但以女性為多,水腫往往局限在雙下肢,亦有擴展至全身,呈輕度或中度。本病可呈間歇性或持續數年,常伴頭暈、乏力、納差、失眠等症。本病可歸屬於中醫學「腳氣病」範疇,又名「緩風」、「腳弱」,乃因外感時邪風毒,或飲食厚味所傷,積濕生熱,或寒濕鬱結,流注於腳所成。


患者多以足脛腫重無力,行動不便,或麻木冷痛為主要症狀,治療方法當逐濕祛邪,舒筋活絡,宣通氣機,正如《證治準繩》所言:腳氣是為壅積,治以宣通氣機,使氣不能成壅也,選用「雞鳴散」,方中以檳榔為主藥,行氣逐濕,質重達;輔以木瓜舒筋通絡,並能化濕;陳皮健脾燥濕,且能行氣,氣化則濕亦化;又佐紫蘇葉、桔梗宣通氣機;吳茱萸、生薑溫散寒邪。若出現自汗惡風,脈浮緩者,加桂枝、防風;有熱象者,加黃芩、黃連、茯苓;畏寒肢冷,脈沉遲,加桑寄生、茯苓,諸藥相合,祛濕化濁,通絡除滯,行氣解鬱,濕腳氣自愈矣。 

adblk6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