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10-08 04:30:18
日報

「片皮鴨」手術 助剝離大腸病變?

分享: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片皮鴨」手術 助剝離大腸病變?

透過大腸內視鏡手術,外科醫生可以將病人的腸道息肉切除。以往如果遇到扁平、面積較大或位於黏膜之下的息肉,若以傳統內視鏡切除,未必能夠完全切清,增加日後息肉復發風險,手術過程亦有可能弄穿腸道,引起併發症。直至近年嶄新的「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面世,突破了以上的限制。

ESD的面世,令有早期大腸病變的病人免於手術,準備及過程對病人來說跟做大腸鏡沒大分別,但已經可以將大於兩厘米息肉及早期大腸癌切除。最大分別是病人沒有外在傷口,有經驗的醫生使用特製的內窺鏡手術刀,深入黏膜下層,將扁平狀息肉及癌前病變組織,如「片皮鴨」般逐層逐層將病變黏膜完全從大腸肌肉層完整剝離,增加完全切清機會。它的最大優勢是能夠完全切清這類橫向息肉,避免病情復發,也減低併發症例如腸道穿破及出血等。

adblk6

ESD手術有較多不確定性,而且技術要求較高。例如內視鏡會隨著腸道浮遊,難以固定;手術電刀與鏡頭連接,令主刀醫生較難操作,增加手術難度;手術期間有可能弄穿腸道,繼而令癌細胞擴散至腸道外,加劇病情。正因如此,醫生必須先接受相關訓練,並具備一定經驗才可施行ESD手術。至於患者在進行手術前,亦須先接受事前檢查及腸道準備,例如排清宿便,假設本身正在服用薄血藥或糖尿藥,或要按醫生指示停藥及調整劑量。

ESD的最大挑戰是避免手術期間弄穿腸道。由於息肉在剝離後,位置及手術方向可能因大腸蠕動而有所改變,故醫生進行手術時可先從最困難的位置著手,具耐性地逐少剝離,有助進一步提升手術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ESD仍有其局限,現時科技可容許醫生切除早期病變或癌症,但對於較晚期癌症仍然要以手術方法治療。所以提醒大家要及早接受大腸檢查,尤其是高危群組,以及早發現及治療大腸病變。有需要便諮詢醫生意見。

作者為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外科顧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