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8-12-21 06:00:00

我尊敬的人,溫子仁。

分享:
James Wan

James Wan

以前我會稱呼他做James Wan,而在慣了嗌溫子仁。但無論他是James Wan抑或溫子仁,都是我尊敬的人。

 

1.當《Saw》以「恐懼鬥室」名義在香港上畫時,我竟然冇去睇。

2.這已成為了我其中一件人生憾事——是要在臨死前對子子孫孫訴說的憾事(問題是我好肯定沒有子子孫孫,為免永恆地屈在心裡,惟有將這件憾事,講俾大家知)。

3.如果你有睇過《Saw》,自然明白那份震撼。不計那條根本冇X的X屍(兩個X所代表的是同一個字),只講那條大橋,已經足以令自細飲Slasher Film血水大的我,覺得自己原來一直營養不良。

4.傳統Slasher Film,就是描述一個Serial Killer好堅守傳統地見人就殺。殺的原因?Maybe有,但通常都冇。偏偏這類愈拍愈悶的砍殺片,卻一直滋養著很多人(當中包括我),直至1996年,一手創造夢中殺人王Freddy的Wes Craven,拍了《Scream》,對Slasher Film這電影體系進行了一次後設式反諷。

5.至於James Wan,就跟他的好拍檔Leigh Whannell,創造了「Jigsaw」——一個外界認為是神秘變態Serial Killer,但亦有極少數人主張他是拯救了自己灰暗生命的人生導師——Yes,這極少數的人都深信自己被得救。

6.塵世間存在了很多對生命再沒有期盼的人,甘心把自己退化成行屍走肉,過得一日得一日,宅心仁厚的Jigsaw,就要讓這些人重拾「生的欲望」,方法Very簡單,讓這類人處身一個選擇困局:一係等死,一係就選擇生存落去——但必先忍受極端的肉體痛楚。你成日呻人生在世好痛苦?Sorry囉,你根本從來都沒有切身體會過痛苦。你話你痛苦到不想活下去?Sorry囉,當你知道就快面臨痛苦極刑時就會不期然懷念生勾勾的時候……偉大的Jigsaw,以「痛」的歧義——動用肉體上的極端痛楚,嘗試治療浮世男女的心理痛楚。咁當然,大部分有幸被揀中治療的人,最後都不幸慘死——不過,亦只能說求仁得仁,畢竟他們在生勾勾時都是活得極不耐煩的人。

7.James Wan好想將這偉大構思拍成電影,但在成長地澳洲,難以實行;於是他先拍了一齣不足10分鐘的短片《Saw 0.5》(角色基本上只得Leigh Whannell一個),燒成碟,寄去荷李活的電影公司,結果得到一筆極寒酸的資金,120萬美金,終於拍下一齣改造了Slasher Film兼且賺到喊的《Saw》。那一年,James Wan27歲咋。

8.《Saw》被視為開創Torture Porn潮流的重要電影(Torture Porn,睇住向人體施虐的畫面以獲得空前快感),但James Wan沒有追逐這條血路,反而專心思考恐怖,2007年的《Dead Silence》,以腹語木偶述說了一個最後有個大逆轉結局的恐怖倫理故事,但未竟全功;之後的《Insidious》,就成功將早被拍到腐爛的驅魔故事Add Value;《The Conjuring》則Based On真人真事,拍了一齣重拾古典味的驅魔片。

9.再然後,沒有再拍恐怖片,卻以《Furious 7》給塵世留下一場永誌難忘的Paul Walker道別;再以《Aquaman》,打破DC英雄片注定唔好睇的宿命。

10.尊敬James Wan,不因為他屢創票房奇蹟,而是因為他認真思考,明白就去做,冇話一味齋諗(又或一味執住當初的成功爛做),用了14年時間,證明自己。
 

adblk6
《Saw 0.5》

《Saw 0.5》

《Dead Silence》,最後那個逆轉結局,相當驚人。

《Dead Silence》,最後那個逆轉結局,相當驚人。

《Insidious》

《Insidious》

《The Conjuring》

《The Conjuring》

《Furious 7》這一幕,連男人都掉下淚來。

《Furious 7》這一幕,連男人都掉下淚來。

Aquaman雖勁,也要Amber Heard扶持。

Aquaman雖勁,也要Amber Heard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