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吃龜苓膏,外賣固然可以,求熱騰騰堂食就罕見了。大家姐與海天堂鬥法熱鬧不復再。許留山紅過一陣子,主要靠甜品,上星期也傳出最後分店將於月尾結束。名副其實夕陽行業,像我們已無定期光顧習慣,比我們年輕的愈發不會,客仔買少見少。
龜苓膏很抽象,拿顯微鏡找不出一絲龜肉,後來知道用的是龜板(腹甲),更加天曉得龜板啥味啊?無跡可尋。十年八年前大學一驗,果然驗出含量奇少,惹起官司。即使含,究竟龜板與清熱解毒有何關係?清熱解毒在科學上又是甚麼概念?總之療效不似西醫立竿見影,難怪新一代不問津。老輩消費事事精打細算,唯獨對龜苓膏全憑信念,近乎宗教情懷,無得解的。曾有些店為顯真材實料,斬幾顆龜頭伴藥渣放門口飄香招徠,夠恐怖。潮流興講愛護動物,會成箭靶。
於是,唯信它遠比涼粉矜貴,信者得救。偏偏,黑漆漆東西,無從辨識,既不怕髒,加點苦味還不簡單?要加美味就話難啫,應該是最容易假冒的食品了──我猛然醒起:港人開始疏遠龜苓膏,時間軸,豈非正與內地湧現黑心食品同期?擔心貨源供港,擔心港商仿效,慘在,不弄虛作假的被弄虛作假的累死,一旦信仰爆煲,便不止龜苓膏,國際城市地位何嘗不如此?
我仍吃仍信龜苓膏,卻感受到它的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