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企業的角色早已超越傳統的經濟參與者,演變成為社區發展的重要力量。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逐漸成熟,尤其是在促進社區治理的層面上,其重要性更是日益顯著。企業社會責任不再只是一項選擇,而是企業必須擔當的角色。這不僅是對商業道德的要求,也是社會對企業的期待。企業參與社區治理,不僅體現了對經濟責任的承擔,更顯示了對社會和環境的關懷。
在內地,我們看到企業與政府合作的例子。許多社區和街道建立了合作機制,共同推進社區發展計劃。其中一個例子是上海徐家匯街道的「樂山模式」,這模式體現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並展示了企業在社區治理中的積極角色。我最近參加了上海基層治理的考察團,參觀學習徐家匯街道和企業如何共建「樂山模式」。企業不僅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還積極參與政府和社區居民的合作,例如資助當地傳統文化保護項目,協助文化活動舉辦,同時通過資金和技術的投入來改善社區基礎設施,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此外,企業在社區治理中的角色遠不止於提供財務資源。通過提供專業技能、先進的管理方法等,企業為社區治理作出重要貢獻。在國家的脫貧攻堅戰中,許多企業與貧困地區結合,一方面推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參與社區治理。例如,華潤集團在廣西百色建立的希望小鎮項目,不僅改善了當地居住環境和基礎設施,還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提升了社區治理水平。安徽省的農業公司採用企業、農戶合作模式,幫助貧困戶提升收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這些實例可以看到,企業在社區治理的貢獻不限於資金,更重要是通過專業技能和管理經驗貢獻。企業在推動社區治理和經濟發展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些成就不但突顯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相信企業投入地區基層治理共建社區發展是必然趨勢,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真正體現。相信香港的企業也可以參考這些模式,作為社區的重要持份者,應該加強與地區合作,發揮更大的協同效應及影響力。
周卓然(Nathan Chau)
新民黨青年委員會主席、社區發展主任;具豐富金融及創科背景,熱衷青年事務和社區服務。
email:[email protected]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p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