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可持續發展
執筆之時身在曼谷,代表香港城市大學參加《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可持續發展大會,人們通常先問我動物醫學與可持續發展有甚麼關係?這問題不無道理,因為一般人難以想像聯合國17個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動物醫學有關。
這些目標包括「無貧窮」、「零饑餓」、「良好健康與福祉」、「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負責任消費和生產」、「陸地生物」與「水下生物」,可見食品生產和動物健康與地球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
我們在曼谷展示五個連繫動物醫學與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研究項目。首先,我們研究如何應對非洲豬瘟和禽流感等牲畜傳染病,因為疾病令牲畜大量死亡,影響數以百萬計農民的生計,以發展中國家尤為嚴重。
其次,我們研究用黑水虻幼蟲作牲畜飼料。將廢棄食物餵養幼蟲,再將蛋白質豐富的幼蟲餵養牲畜,這是將廢棄食物直接回收進入食品生產系統的極佳方式。
第三,我們展示了智能農業技術,利用手機程序實時監控牲畜的行為、福利和健康。例如,我們為乳牛佩戴心率監測器,隨時讀取牠們的心電圖,又用鏡頭識別每頭乳牛,監控牠們的進食模式、睡眠模式和一般健康狀況。
我們展示如何協助當地漁農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幫助他們診斷和控制疾病,令魚類生產更加可持續。
最後,亦展示了我們自己的乳牛場,示範如何利用剩食餵養乳牛,減少農場的碳足跡。
隨着全球人口增至超過100億,生產健康動物和安全食品將成為本世紀的主要挑戰,以創新方法令這種生產真正可持續更加迫切。加上人們期望食品越來越便宜,這兩個願望注定會互相矛盾,到時唯一的輸家將是全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