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傳媒報導,政府建議明年9月起將每年本地醫科生總學額由470個增至530個,並希望長遠每年培訓600名醫生。
本港醫護人手長期不足,隨著人口急速老化,情況料將越趨嚴重。去年食衛局估算本港醫生的短缺將由2016年285名,到2030年大幅上升至過千名;面對及解決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刻不容緩!
報導指增加的醫護學額,可能只是杯水車薪。香港的醫療系統還有很問題急需處理。本港公私營醫療嚴重失衡,醫管局提供全港近九成的住院服務。醫管局前線同事的士氣日益低落,2017/18年度醫生流失率高達5.9%,創10年新高。此外,各種慢性疾病日趨普遍,然而政府投放於預防醫療及基層醫療的資源嚴重不足。由此可見,單純稍為增加醫護學額,不足以解決問題。政府必須改善公私營失衡,包括推行醫療融資改革,完善公私營合作安排等;醫管局更必須正視員工士氣低落的問題,改善管理,減低醫護人員流失。最後,預防勝於治療,政府應增撥資源及大力加強本港的預防醫療及基層醫療。
政府必須以前瞻性的眼光,多管齊下,才有望改善本港的醫療體制,提高本港市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簡介:
葉沛霖醫生(Dr. Isaac Yip ),新民黨青委會執行副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雖然工作繁忙,仍積極投身青年及社會服務,參加青年獅子會、青年商會、扶輪社、商會及專業團體等,以擴濶視野,累積經驗,鍛煉領導才能。獲政府委任為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期望能為社會出一分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