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10-27 06:00:00

孩子做得到 絕不要幫手

分享:

近年愈來愈多聽到有青少年「長不大」:大學迎新營,有爸媽晚上駕車接兒子回家,擔心他睡不慣陌生床;到了畢業後找工作,又有父母陪伴見工。大家亦心知肚明,這或多或少與雙親太過呵護有關。也許當今孩子學歷上明顯比上一代優勝,但在自理能力方面卻出現倒退趨勢。如何逐步培養小朋友的自我照顧能力,簡直是條一百萬元的題目。


內地更有一些「軍訓營」,專門糾正那些被寵壞了的小朋友。但這種軍訓營質素良莠不齊,方法太激烈又會損害兒童身心發展。那麼父母該從何入手?

其實小朋友比我們想像中更加聰明,不知不覺間,他們會不斷測試爸爸媽媽的底線。而每個孩有不同的長處和學習進度,很難一概而論把底線巨細無遺描述出來。

測試爸媽底線
一個值得參考的標準是:只要小朋友能夠自己做的,便絕不要幫他。
舉例說,如果小朋友能夠自己拿筷子匙羹吃飯,便千萬不要再餵他們;如果小朋友懂得自己執書包,便切勿再替他們收拾書包。
我的大女剛剛升上小一,開學第一個月,我每晚都有為她整理筆袋內的文具和刨尖鉛筆。到她對於帶筆袋上學不再陌生後,我便停止幫她刨筆;試過兩天沒有尖鉛筆用的「苦果」之後,她便學會每晚自動自覺刨尖鉛筆,準備明天的課堂。


回饋有甜有苦
有些家長會問,那會否有點狠心?其實,學習其中一個重點在於回饋(feedback)。回饋有時是讚賞,有時是苦果,重點在於讓小朋友知道自己的進步空間,讓他們不斷改進。
在一個有限度範圍下,培養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和後果,實在是教育的重要部分。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