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03-14 12:15:00

法定古蹟將再添新成員

分享:
魯班先師廟外貌

魯班先師廟外貌。

我很高興跟大家分享,香港的法定古蹟快將增添兩位新成員。要將一座歷史建築列為法定古蹟,過程複雜,除了要確立建築的文物價值和執行法律程序外,更重要的是要獲得業權人的支持,以尊重私有產權和達至政府與業權人共同保護古蹟的崇高理想。古物諮詢委員會於上星期的會議中,一致通過向發展局局長(古物事務監督)建議,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兩座私人物業——魯班先師廟及鄧伯裘故居列為法定古蹟,香港的法定古蹟數目將增至一百三十六項

先師廟

班先師位於堅尼地城俗稱「西環七臺」之一的青蓮臺上,是一座兩進一開間一天井的嶺南傳統廟宇建築,廟宇規模雖然不大,但它的歷史、文物、文化和藝術價值卻非常高,早於2009年已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提起魯班先師,大家會聯想起建造業商人和三行工人,因為魯班是他們的守護神。魯班原名公孫班,生於春秋時期魯國(即今山東省),由於他建築技藝高超,又是發明家因此被尊稱為魯班,死後更成為業的行業神我們現時所見的青蓮臺魯班先師廟,是1928年重建後的模樣,廟宇最初建於清光緒十年(1884),當年的「倡建魯班先師廟簽題工金芳名碑誌」列出超過1,100人和組織捐資建廟,他們的籍貫涵蓋廣東多個縣市,既反映魯班在建造業的崇高地位,也顯示廟宇能凝聚來自各地的業內人士。

班先師廟雖然規模不算宏大,但工藝美術價值卻是非凡的,尤以陶塑、灰塑、壁畫和木雕最讓人驚歎廟宇壁畫多達26幅,正立面門楣石額上方便有九幅壁畫和兩幅書法,這些精巧細緻的壁畫,傳達了對知識的渴求及勸學的精神;廟宇前後兩進屋脊的正面和背面均飾有石灣陶塑花脊裝飾,由著名的均玉店燒造,這些石灣公仔構圖雖然複雜,在細小空間中仍佈局流暢,錯落有致;此外,廟宇正立面山牆墀頭上,也有以封神演義故事為題材的石灣陶塑公仔裝飾,在嶺南傳統建築中屬罕見的例子,彰顯先師廟獨特的建築美學。廟內現存四幅具灰塑大師鄧子舟和鄧居謙父子署名的作品,非常珍貴。鄧子舟為高要人,十餘歲來港學藝,繪畫和灰塑技藝非凡,譽滿省港,鄧氏父子的後人現仍有守業者。

魯班先師廟內「周文王渭水訪賢」(即姜太公釣魚)灰塑,為鄧子舟、鄧居謙父子的作品。

魯班先師廟內「周文王渭水訪賢」(即姜太公釣魚)灰塑,為鄧子舟、鄧居謙父子的作品。

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日為魯班誕,建築行内稱為師傅誕,是業界重要的日子。今年適逢先師廟建廟140週年,為隆重其事,負責管理的廣悅堂決定修繕翻新廟宇。廟已獲發展局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資助,現正復修廟宇的裝飾工藝,包括延聘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何湛泉師傅,以傳統工藝修復廟宇的石灣花脊,為文化遺產傳承增添意義。

鄧伯裘故居

鄧伯裘(1876-1950)是錦田鄧族開基祖鄧元亮第二十六世孫,也是錦田鄧族的顯赫人物。他既是成功的商人,又關心社區,熱心公益。他作為政府和社區之間溝通的橋梁,及推動地區的事業,是備受社會尊崇地區領袖

鄧伯裘故居(下稱「故居」)位於元朗錦田祠塘村(又稱),建於二十世紀初年。從錦田公轉入祠塘村,便一口古井,旁邊長長的中式建築便是居。為單層長方形青磚建築,旁邊建有三層高的更樓在香港民居來說實屬罕有故居所在的地段是在不同年代購入正立面外牆不同年代的施工痕跡清晰可見,反映故曾多次進行擴建及修建。故居外牆裝飾簡樸,只在牆身及山牆飾有以花卉草木及神話人物為主題灰塑。

adblk6
鄧伯裘故居外貌

鄧伯裘故居外貌

故居建有三層更樓,十分罕見。

故居建有三層更樓,十分罕見。

故居外貌是中式青磚金字頂建築,外牆飾有中式傳統灰塑和漏窗,但進入正門後,就可感受到中西建築元素的對話。當年稱為「新書房」入口兩側飾有托斯卡納式圓柱和拱門,圓柱底座以混凝土和水磨石建成;牆身頂部則飾有中式壁畫,以風景和人物為主題,色彩絢麗;地面鋪有形似雪花的六角形地磚,揉合中國傳統裝飾特色和西方建築風格,反映二十世紀初中國士紳階級的生活面貌。

故居「新書房」的入口兩側飾有托斯卡納式圓柱和拱門,牆身頂部則飾有中式壁畫。

故居「新書房」的入口兩側飾有托斯卡納式圓柱和拱門,牆身頂部則飾有中式壁畫。

故居六角形地磚

故居六角形地磚

故居的三層高更樓別具特色,入口處裝有堅固木門,樓梯及欄杆以水磨石打造,飾以綠色間條和花瓣圖案;牆身以花卉圖案腰線及模製天花線作簡單裝飾。各樓層設有小窗孔,裝飾簡單,具監視和保安功能。

更樓內以水磨石打造的樓梯及欄杆

更樓內以水磨石打造的樓梯及欄杆

更樓各層設有小窗孔,具防禦功能。

更樓各層設有小窗孔,具防禦功能。

我期待會有更多歷史建築的業權人,像魯班先師廟及鄧伯裘故居的業權人,與政府攜手共同保育古蹟。

 

作者為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