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新一年的《財政預算案》,財政司長陳茂波進行公開諮詢。在諮詢大會上,財爺暗示新一年未必會再派消費券,強調特區開支不能無限期大幅增長,未來要進入鞏固期。
今年無論樓市抑或股市,都跌入多年來的低位,庫房收入大減,新一季當局更罕有停推住宅地。量入為出是香港多年保持財政穩健的竅門,商界對於審慎理財當然表示支持,同時也擔心公營部門收縮開支,會產生落雨收遮效應,期望政府能多走一步,推動經濟。停止賣地後,只有死慳是不是唯一應對當前環境之法呢?
港人積聚財富,置業保值是主要方法,樓市下跌產生負財富效應,政府眼見利息高企,樓價持續回落下毅然暫停賣地,不失為適時之舉,這個做法副作用之一是令庫房收入大減。要彌補賣地收入的損失,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法是出售政府資產,當中現成可賣的是港鐵股票。
現時港鐵市值1,747億元,財政司長代表特區持有近75%股權,只要把當中20%股權出售,就可以套現近350億元,大大紓緩賣地收入的下跌。參考過去政府出售盈富基金的經驗,這20%的港鐵股票可以公開讓有身份證的市民認購,持有滿1年、2年的市民可以每年獲20送1的紅股。以港鐵現在接近5厘,加上收紅股的好處,相信有很大的吸引力。
有人或會認為港鐵現在股價低殘,出售會否變成賤賣?答案顯而易見,港鐵本來是港府資產,賣給公眾只是還富於民,與其賤價賣地給地產商,不如平賣股票給市民,既可以開闢財源,又不會衝擊樓市股市。反之,現時股票市場低迷,市民對港股意興闌珊,賣官股能為證券界、銀行界帶來商機,增加市場活力,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香港經濟繁榮多年,公家底子雄厚,像幾條隧道陸續歸公,就是大筆財富,這些資產放在公營門,發揮的經濟效益往往受限,適當盤活,可以令公私營經濟有更佳配置,增添市場活力。財政司長審慎理財,力爭平𧗾預算,理宜開源與節流兼備,最重要是增強經濟活力,避免因為公共支出大力收縮抽走水源,令低迷經濟變成死氣沉沉。靜市積極作為,盤活公共資源,正是官員發揮正向領導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