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06-07 04:30:28
日報

被劏房困死的童心

分享:
兒童不宜居畫展 兒童不宜居畫展

不知當下香港,今夕是何年?

我為甚麼有此感慨?皆因最近看了一個名為《兒童不宜居》的畫展,勾起我多年前的辛酸和採訪淚。上一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我在板間房中長大,睡覺轉不了身,恐怕弄醒身旁的家人;七十年代採訪木屋區和安置區,走進鐵皮屋裡,晚上也熱得像蒸籠似的;八十到九十年代,訪問籠屋住客,彷彿走進用鐵絲網做的棺材………這些居處都沒有獨立廁所,今天很多家庭都有了,但卻在狹窄的劏房內。以後還會採訪怎樣的居所呢?噢!也許是只能用腳尖站立的納米房。那麼,到底是日子沒有變過?還是香港回到半個多世紀前的歲月?

這個畫展的作者,由幼稚園高班到中五學生都有。他們用圖畫和簡短的文字,發出劏房兒童和青少年的沉鬱呼聲,像悶雷,像告狀,像怨慕,像央求。我把他們的話濃縮昇華,變成押韻之句,但沒有開心,只有傷心。且聽:

──劏房好細,狗都唔制!廁所無門,牆是亂砌!租金太貴,無法估計!
──房裡雨天是水塘,熱天則是汗水塘!
──我家太多小動物,曱甴、壁虎、蟻群、蜻蜓……牠們快步如飛,都是「打不死」。米奇(老鼠)迎我返屋企,驚與喜,但不敢和不忍把牠踩死!
──沖涼必須打衝鋒,人龍恍似玩迷宮!
──花灑裝在馬桶上,跣倒有如中頭獎!水渠屎渠經常爆,唯有當作飛瀑賞!
──日攀八層樓中霧,「優質」垃圾擋前路,最合訓練跨欄步!
──噪音入耳,猶如割喉!色魔偷窺,眼大如牛!只有狂笑減壓,但如何消除心壓?

adblk7

據社聯2021年研究,劏房家庭人均面積只有三平方公尺。兒童被困在這樣侷促的空間,身體無法舒展而發育不良,內心更像坐牢一樣。壓迫的現實世界,能讓他們享受多少童真和童心?其中一名兒童畫家對我說:「伯伯,我知道搬不了家,但只要你們來看我的畫,多點關心,我已經好開心喇。」我聽了,真想哭。這是卑微的童夢,有人關心就很高興了。

傷心歲月如水流,奈何苦況依舊!基層兒童和青少年,需要大家愛心守候。多一分關心滲透,少一點逍遙罪疚,還會吹響改變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