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到嘴邊留半句」,這可以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態度,但也可以是身不由己的表現。有人因為患病或者意外,令大腦負責語言的區域受損,失去全部或者部分的說話能力,患上「失語症」。成因可能是中風、腫瘤或者頭部創傷等,這些情況通常都只是影響語言能力,智力並沒有受到影響。諗到,但是講不出口,令他們說話時吞吞吐吐,逐隻逐隻字吐出嘴邊,無法與人好好溝通。失語症患者除了說話出現問題,很多時對語言的理解也有困難,因此會出現答非所問,甚至自己創造一些新詞語的情況。視乎腦部哪些區域受損,有些患者連閱讀和書寫能力都會受到影響。已經經歷了患病的痛苦,還要面對有口難言的慘況,對於這班失語症患者而言,一點都不好受。
美國有一位大學教授患上失語症,他利用博客去記錄多年來的心路歷程。他說他知道自己腦裡面在想甚麼,也知道自己想講甚麼,但就總是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到他開口想說話時,表達的詞語也不是他心中所想的。例如明明想說「走右邊」,開口時卻偏偏說了「走左邊」。他每天腦裡面就是一場一場的交戰:想說話的意志與那些消失了的詞語的搏鬥。自己痛苦,身邊的人也十分困擾。
香港每年約有8,000人患上失語症,大部分由中風所致。失語症一般分為三類:非流暢型患者的理解能力較好,但是說話卻不流暢,表達有困難;流暢型患者則相反,理解能力較差,但是說話就清晰流輰,因此會不斷講出一些沒有意義的說話,有點兒語無論次;最嚴重的是總體性失語症,理解和說話能力都有很大困難。目前沒有治療失語症的藥物,一般是透過言語治療。與他們溝通時,有時也需要運用畫圖,寫字或者打手勢等去表達意思。不過有趣的是,有患上失語症的人,無法清晰地講出心中所想,但只要把想說的話配以音樂,卻可以流暢地唱出想表達的訊息。正由於此,也有人以音樂去為失語症患者治療,效果顯著。下一期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