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4-04 06:00:00

黃毛之亂

分享:

黃子華演唱會飛同毛記(1716)上市都齊齊熱炒,喜怒哀樂兼而有之,掀起了一場黃毛之亂。大家都是炒聲震天,但門票黃牛則被大力聲討,而毛記股價砌上雙位數則拍掌叫好,實在奇怪。

其實兩件事均有同質性,只是一個是道德、另一個是經濟問題而已。黃牛所以炒得起,主因是有切切實實的需求,主辦單位大可將票價定得高一點、場次開多一點,但這樣做恐惹怒了粉絲,亦可能有礙將票房風險分散給受眾的背後原意,惟更有可能的,則是內部刻意圍飛鎖死街貨所為,以利私養黃牛乘虛而入。
 

想遏炒風?可以有很多道德方法,首先當然是增加場次供應,再不然便來個擾民的實名認購,但最佳方法還是效法新股上市的國際配售及IPO抽簽雙軌制,並設二手市場為後續,每類門票可分為不同小市場,價格交投跳動一目了然。門票一如將到期的窩輪,價格會隨時間消散,黃牛也需承擔囤貨風險,一切都是雙方願打願捱,成交後就往平台公司交收。想來想去,都是做慣暗盤市場的證券行最宜做這個大家都信得過的中間人,既然新股都可以做暗盤,實在看不到要禁止門票二手市場化的道理。

毛記上市,不期然想起了當年壹仔上市的光景,個個高低層員工都賺到笑,但營運由高峰走到今日已面目全非,所以毛記仝人在上市高沽大派彩後,就不應再望股價,只宜切實面對未來的政治站位、版權採用、同行良惡競爭,以及網潮閃變的連串挑戰,成件事最大的受眾,已轉到股市參與者身上。

11.76元高位究竟是何人買入,是一個很哲學的問題,但見了高位而回落到五、六元時,則肯定吸引萬千粉絲及炒家朝拜,要醒覺者,買的已不是毛記,而是一隻上落驚人的炒股,這沒有錯對及合理與否之分,只有供求才是王道,能解答這問題的,只有手握最即時的國際配售及IPO數據之幕後玩家,將你舞龍咁舞,又何足怪哉?

毛記先高後低,接貨者當是難受,但更難受的應是萬華媒體(426)小股東,手執2,000萬股毛神原始股,都沒把握首日良機賺個痛快,10元之位根本任食,即可坐收2億,佔了萬華市值近四成,性價比奇高,但高管們只冷冷答一句繼續長線投資,直頭當Naspers入股騰訊(700)咁攬,縱使先套現一半回贈股東、然後將盈利free run都好吧? 更可憐是,事先又連同最終母公司世界華文(685)做了一齣母扮憑子貴的鬧劇,跟炒兩股較高追毛記一樣慘烈,市值負增長之餘,更令形象大插水,也為未來名牌新股上市燙下一個深深烙印,何苦?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