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03-11 04:30:15
日報

LIV盛事效應有餘未盡

分享:
LIV

LIV盛事效應有餘未盡

過去的周五、六、日,多位國際高爾夫球巨星雲集香港,參與首度在香港舉行的LIV巡迴賽。這個在賽制、形式都有創新的大賽旨在與著名的美國PGA巡迴賽分庭抗禮,選址在本地的粉嶺高爾夫球場,無論從體育、經濟以至政治層面都別具意義。

LIV高球賽由中東沙地主權基金資助成立,LIV是羅馬數目字54的寫法,代表高球比賽低於標準桿的小鳥(54桿)的意思,同時是打的洞數。賽事除了用鉅額獎金吸引最頂尖的高球手參加,在賽制和舉辦方式上都有別於PGA,互爭雄長的意向明顯不過,充分體現了有競爭有進步的精神。

LIV落地香港,除了高球會和界內人士積極爭取,背後相信有多層考慮,包括地理和商業位置上有利開發內地和亞洲市場,以及中東和中國日益緊密的政經關係,由此反映了香港在國際地位的變化。除了與傳統西方國的聯繫,也開始受到新興經濟力量的注視。

LIV背景雄厚,今次來港參賽的球手都是世界頂級水平,球員級數與早前訪港的美足國際邁阿密是一時瑜亮:而且是為爭取比賽成績而來,與邁阿密來港的表演性質截然不同。

有國際重量級的賽事舉行,毫無疑問是一場盛事。但若論到宣傳和聲勢,新加坡資助美國天后Taylor Swift表演的話題就更多。新加坡政府以鉅額資助搶來明星登場雖然引起爭議,但也變成免費的宣傳,為了盡用人氣,甚至渲染出「天后經濟」(Swiftonomic)的噱頭,相當煞有介事。

adblk7

新加坡近年在西方媒體配合下大搞盛事經濟,例如F1賽車,就變成商界熟熱絡的聯誼活動,當地政府不惜投下大量的資源宣傳推廣,炮製話題的手法層出不窮。新加坡沒有像香港毗鄰大陸的天時地利,無論在爭取金融中心或商業樞紐,政府都採取進擊策略,特別在形象包裝,憑藉全面開動媒體機器,經常取得先聲奪人的效果,其小國辦大事的雄心和魄力,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元素。

相比之下,香港擁有令人豔羡的地理條件,這種長期優勢在新地緣政治下出現的新變化,在與西方關係趨向緊張之餘,乘著一帶一路的構想日益成熟,帶來新的機遇。正是西方不亮東方亮,LIV今次來港成績令人滿意,未來有條件辦得更好、更能吸引國際視線。賽事如能繼續在港舉辦,當局捉到鹿只要懂得脫角,在籌備和宣傳上做得更充分和全面,就毋須羨慕對岸的草特別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