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動檢測站常排長龍。
求學時期我很懶惰,從不會讀完所有考試內容,只抽重點和有機會考的內容來溫。雖然投入的時間不多,但仍能年年升班,但成績不算標青,只是中規中矩,但我這種追求成本效益的讀書法,足以令我讀至大學畢業。
林鄭的考試能力比我強,當然明白成本效益這個道理,所以當被問到為何不重推全民檢測的時候,她指現在的聚焦式檢測,效益比社區檢測高38倍,在資源有限下,檢測應放在最有效益的地方。
以我們現在的檢測能力只有10多萬次一日,即使加到20萬,甚至30萬,對於全民檢測也只是杯水車薪,而且林鄭比較的是自願性質的全民檢測,聚焦式檢測的成效當然比較高。
但如果我們的檢測能力不是30萬,而是300萬,我們便值得做全民檢測。要做到每天檢測量300萬,不是沒可能,內地過千萬人口的城市,也能在兩三天內做完一次全民檢測,例如天津市在一月初也有爆發,但做了三次全民檢測後,現在已經基本清零,如果我們向中央求救,相信中央一定願意出手。
防疫不像考試,考試合格便可以升班,但防疫做得不夠徹底,會有災難性後果。不要說走漏了1%,甚至只是一個帶菌者,也可以造成滿城風雨。這一波疫情,很大程度是一個在檢疫酒店被感染,然後帶到社區的帶菌者所引發。
很可惜政府的心態仍是90分便是高材生,即使看到逸葵樓有跡象大爆發,仍放居民去返工返學,即使疫情屢創新高,仍堅持只在星期二開行政會議。懇請政府放低傲慢,趁還可以動態清零的時候,別選擇與病毒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