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介紹黃豆涼瓜佛手排骨湯的做法,想不到喚起不少潮汕朋友的鄉愁。苦瓜,又稱涼瓜,英文名稱是bitter gourd/bitter melon/bitter apple等。中醫有「大苦大寒」之說,味道甘苦的食材往往具寒性,故苦瓜有涼瓜這外號。「苦瓜」因忌諱而變成「良瓜」,以迎合廣東人愛好意頭。我們人類愛吃甜、不愛吃苦,是因為天性使然,「苦」在大自然裡是一個警號,為避免吃到有毒果子,本能讓我們逐甜而捨苦。有趣的是,當人漸漸長大,在人生的旅途上,卻發現有些苦是可以吃的,吃了苦也不會對身體有害,甚至繼而學懂欣賞這種苦味,這就是所謂的acquired taste。你不會立刻愛上acquired taste,但你會慢慢學懂接受它,甚至欣賞它、掛念它。
苦瓜的苦,來自苦瓜素及苦瓜苷,主要存在於瓜肉及表皮,瓜囊及瓜籽沒甚苦味,有趣的是坊間不少食譜說去除瓜囊及白膜就能去苦。讀者們不妨買個苦瓜切開嘗嘗看,看看哪個部位才是苦的。苦瓜味苦,吃後表情或會像苦瓜乾般「拿埋一箸」,它卻是美容聖品!苦瓜含類黃酮素,抗氧化能力佳。苦瓜的維他命C豐富,有助美白肌膚及促進膠原蛋白增生,日本學者更發現苦瓜囊的維他命C是苦瓜肉的1.7倍,並建議連同瓜囊食用呢!苦瓜清熱解暑,可助消除熱痱、紅疹。須注意苦瓜具寒性,且含奎寧quinine,可能會引起宮縮,故婦女在懷孕、月事來潮或產後均不宜吃苦瓜;脾胃虛寒、病後體弱的人也不宜食用苦瓜。
說了這麼多,有否想過怎樣處理苦瓜以減低其苦味?本地老師傅教落,苦瓜切片後以少許鹽略搓,下一茶匙梳打粉(小蘇打)拌勻,之後汆水片刻,再過冷河瀝乾,就可減低苦味。若不想用上梳打粉(有些讀者對此非常堅持),可嘗試以油脂豐富的食材搭配苦瓜烹調,能將苦味略略掩蓋。但,若然你喜歡真我個性盡流露,大可以撇除這步驟,以啖苦瓜的原味。
苦瓜素來有「君子菜」之稱,苦自己不苦別人。引清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苦瓜,一名菩薘,一名君子菜。其味甚苦,然雜他物煑之,他物弗苦。自苦而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我們小時候的兒歌《月光光》裏的「菩薘苦,買豬肚……」所指的菩薘就是苦瓜。